“孩子,你看,过了这个桥,就是咱家了。”母亲不知多少遍这样告诉儿子了,儿子也不知道听了多少了,不觉得厌烦。
但儿子真的长大了,需要去城里读初中了。母亲将儿子送走的那天,把织帽子换的钱全交给了儿子:“孩子,你去城里好好读书,钱不够给家里打电话,妈妈给你送。你坐车回来的时候,看着村口的桥,过了这个桥,就是咱家了……”母亲叮嘱儿子。
儿子到城里的第一天,兴奋的往家里打电话,妈,城里的马路那么宽,比咱的屋子都要长哩!儿子在电话那头比划着,母亲在电话这头听着,笑着,织着帽子。
儿子到城里的第二天,兴奋的往家里打电话,妈,城里的房子那么高,比咱家屋后的树还高哩!儿子在电话那头比划着,母亲在电话这头听着,笑着,织着帽子。
妈,等我有钱了,要在城里住,把你接过来,不用你再织帽子了。
妈,等我有钱了,带你看看城里的大桥,比家里的大太多了。
……
渐渐的,儿子就不往家里打电话了。他觉得母亲不能理解城市,在电话那头也只是笑着,毕竟母亲太土了。
一眨眼,中秋节来了。儿子的班级正在举办中秋联欢会。儿子作为班委,在讲台上正组织节目的时候,教室的门响了,随后,门开了。沧桑的母亲在门卫大爷的带领下,找到了儿子。
当看到儿子的那一刹那,母亲眼泪纵横:“孩子,你那么长时间都不往家里打电话,妈妈好想你。今天中秋节,妈妈自己做了月饼,带过来给你尝尝,还跟以前味道一样……”儿子看到母亲的那一瞬间,是惊讶,随后是惊恐,是尴尬。他仿佛觉得同学都在下面议论,原来这就是班长的家人,难怪他不愿意透露家庭情况。你看看他母亲,好土。
班主任把母亲安排到教室后面坐下,儿子脸色很差,在讲台上报幕的时候一直出错,母亲全然不知。操着一口地地道道的农村话,指着儿子,兴奋的告诉旁边的学生:“你看,那是我儿子!”
结束后,儿子拉着脸送母亲离开。母亲跟在儿子身后:“孩子,你给我说的马路,大桥,房子……我全看到了!好气派!”儿子察觉到路人异样的眼光,走的更快了。母亲在身后小跑,模样更奇怪了,惹的路人指指点点。
儿子送母亲到车站,终于开口说话了:“你以后能不能不要来了?!你知道你让我多丢人吗?我是班长,你这样,我很没面子,你到底想怎样?!”
母亲木然了。不说话了,上了大巴。手从窗子里伸出来,把月饼递到儿子手里。大巴开走了,母亲回去了。
儿子转身,把月饼扔进了垃圾桶里面。
……
儿子在城里读完了初中,高中,大学。母亲改嫁了,不再守寡了。但是每个月寄过来的钱确实变多了。儿子却更讨厌母亲了,依靠嫁人骗取钱财,所以他回去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几年在城市里的摸滚打爬,逐渐认识到母亲的辛酸,一个农村母亲的淳朴的爱。叔打电话告诉他,你回来看看吧,你妈老了,记性不行了,记不住人了。那是他后爸的电话,他不愿叫爸,只叫叔。
儿子回去看望母亲。母亲仍然住在那个破房子里面。她确实老了,在门口坐着。儿子上来握住母亲的手:“妈”
“哦,你谁呀?我在等我儿子,你见了他,告诉他,他不回来是不记得回家的路了吧?回家的路很好记的,过了那个桥,就到家了!”母亲指着门口的桥说。
那个桥确实还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