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anki.C
我一直挺讨厌“速成”这个概念的。只要看见哪本关于学习的书上写着“高效”“马上”“快速”这样的字眼,我就总感觉心脏被谁给吊起来了,难受的慌。
作为老师,常常要面对很多关于学习方法的提问。每当面对这种问题,我都知道比起真正的学习方法,学生们更多是想向我求得一种不费时不费力的“速成法”。
可惜我自己学习日语的时候用的大都是“笨方法”,分享不出什么半年过N2、一年过N1的高效速成法。
前阵子有学生要我推荐好用的背单词工具,我想了半天,想不出背单词除了用纸笔之外还能用什么。啊,当然你的身体也应该被用上,比如大脑和嘴。
我其实也挺讨厌背单词,所以我的语言基础知识一直都不怎么牢靠,尤其国语,全靠小三开始看书的一点点累积。但阅读更多时候增长的还是理解力和思考力,所以我的词汇量与语言精准度一直挺让人堪忧的。
虽然我是一名日语教师,但说实话很多人比我厉害多了,网上那么多N1满分的大佬,我高攀不起。前一阵子找出了自己八九年前的那份N1成绩单,一看,果然,阅读理解几乎满分,拔得头筹,其次是听力,言语知识是最差的。
可这不怎么优秀的日语言语知识,也是我一点一滴的用笨方法累积起来的。
自打视学习语言为自身专业后,我就彻头彻尾成了一个“笨人”。
如果要我回答背单词最好的工具是什么,我肯定会说,右手中指上那用来架笔的老茧就是。
今天学习了第一课,把第一课的单词抄背十遍。
明天学第二课,OK,把第一课和第二课一起抄背十遍。
第三课学完……你懂的。
这样的抄背方法,手上没点儿厚厚的老茧垫着,肯定坚持不下来。
学习日语最大的难关其实是听力,我想这大概是日语复杂的变形和颠倒的语序造成的。我的老师也反复跟我们强调过,听力很难,多练。可我刚开始做考级听力的时候,即使有这个心理准备,还是被自己懵逼的程度给震惊了,正所谓听了个寂寞,也不过如此。
算了,还是听首喜欢的日文歌压压惊吧。
就在我一边听一边跟唱的时候,忽然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我还没学日语的时候就已经会唱这首歌了呢?”。说我日语学的不好?小心我背段歌词吓死你。
练听力和背歌词大概是同理的,我发现。
从此我就找到了属于我的听力练习大法,同一段对话,听五十遍,听一百遍,听到恨不得能背下来为止。
日语变形复杂?没事儿,我把每一个单词的否定形、辞典形、可能形、假定形、意志形、过去形、以及其他各种形都当作一个新单词用耳朵记下来呗。
语序太颠倒?没事儿,听到你中文都跟着颠倒就好了呗。顺便还能磨语法,多么一举两得的事儿。
小的时候我总喜欢听别人夸我聪明,长大之后我才发现其实做聪明人比当个“笨人”简单多了。
当“笨人”的过程充满痛苦,不仅手上磨出茧、耳朵听起茧,还要与极度渴望躺平的身体做抗争。而且,在这个人人都被焦虑鞭挞的时代,当“笨人”甚至还需要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
上周《向往的生活》的最后一期,张艺兴听完吕思清他们的演奏后大受启发,一天之内把《湘江水》这首歌改了六版。弹幕里有人刷“别改了,容易过犹不及”,你花这些时间做了这么多,万一最后还不如之前的可咋办?这些人也许觉得自己挺聪明吧,在他们眼里只要结果不尽如人意那这个磨炼的过程就毫无意义,但张艺兴大概就是靠着这些旁人看起来笨了吧唧的方法爬上了内娱天花板。当然,“笨人”难当,所以他也承受了非常多莫名的嘲讽。
可我依然觉得,当“笨人”绝对是会上瘾的。聪明人容易“书到用时方恨少”,“笨人”不会。
最近有人问我每次练芭蕾都是重复那些基本动作不会很快腻烦吗,我说不会,虽然“打地基”这一步骤看上去确实不如在地表盖一栋漂亮的房子那么吸引人,但当我学会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地基”上的每一个部分是如何与“高度”相连的时候,这个过程变得非常有趣。
越难做的事情反而越有趣,所以既然“笨人”那么难当,那做“笨人”一定比做聪明人有趣多了。
我还是继续做个“笨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