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陪同省妇联项目督查组来到老子故里——涡阳县,调研督查了向阳社区实施的儿童友好家园项目.在向阳社区二楼的稚河书画院,社区主任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镇院之宝——被木框装饰起来的题字为“宫”的一块四方扁石.相传这块石头的“宫”字源于一个古老的传奇故事:万仞宫墙.
“万仞宫墙”原名仰圣门,是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门.明武宗正德七年,正德皇帝下令,以孔庙及孔府为中心,修筑了明曲阜城墙.明代学者胡瓒宗为表达对孔子的尊敬与赞扬,亲书“数仞宫墙”石额镶于门上.后来,胡瓒宗认为“数仞宫墙”仍不能表达他对孔子的仰慕,遂改为“万仞宫墙”(仞是古代的一种丈量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万仞宫墙”的故事来自于《论语》.传说孔子的弟子子贡曾在朝廷辅佐鲁君.有一次,鲁国大夫叔孙武叔对大夫们说:“子贡的学问很深,比孔子还要强”.在场的子贡就打了个比喻:“人的学问好比宫墙.我的这道墙不过肩头.人们一眼就能看到墙里的一切;而我的老师孔子的那道墙有数仞高.如果找不到他的门,就无法看到墙内宗庙的雄伟和房舍的多姿多彩.”如此可见子贡对孔子的敬仰与爱戴,一种宛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的尊师之情…… 到了清代,乾隆皇帝游历曲阜,看到了“万仞宫墙”.为了显示对孔子的崇敬,他把胡瓒宗书写的石额换下,御笔题写了同样的四个字“万仞宫墙”镶于城门.
如果这个传说是真的,那么古代,至少清代,“万仞宫墙”四个字仍镶于山东曲阜城墙的正南门,“宫”字又是何时被“请”到安徽涡阳的呢?我们曾听过“孔子问礼老子”的故事.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和老子故里安徽涡阳,这两个省份从地缘上来说南北接壤,这两大圣哲的故乡是否自公元前的古代就产生了某种文化的“关联”?我们知道儒家思想是中国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1700多年之后,在春秋时期由孔子所创立,在概括继承夏商周三代尊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思想精华,在这个故事中可见一斑.子贡的“谦逊”不正是“仁”与“礼”的体现吗?泱泱大国,威武中华,古代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亳州文化,涡阳文化,历史等待我们去追忆,文化等待我们去挖掘,文明等待我们去传承.
夜虽已深,然无睡意.脑补着孔子携弟子南宫敬叔千里迢迢前往东周问礼老子的画面,两位圣哲是否彻夜长谈,道古论今,推杯换盏,相谈甚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