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做互联网产品之前应该先思考互联网的本质。
互联网思维,混沌大学的李善友在《产品型社群》一书中如此总结:
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方式是产品型社群。
而互联网思维表现为三个方面:
1功能成为标配,情感成为刚需;
2中间成本趋零,二次打击盈利;
3个人异端化,组织社群化。
接下来解读下这三个方面:
1功能成为标配,情感成为刚需。
在互联网时代,功能体验趋同,但是用户对情感体验的需求超过了对功能体验的需求,审美变得越来越重要。
产品本身越来越重要,功能属性是产品的标配,而现在情感属性是优秀产品的标配。我们心甘情愿地为iPhone、小米手机买单时,不仅仅是为了更加丰富的功能,而是为其出色的设计与体验买单,那是一份心动的感觉。
产品拥有了情感,而互联网品牌是创始人、产品、粉丝三者之间的合谋,粉丝参与产品的设计,有了极致的产品体验,粉丝更会去传播,形成了正循环。产品=营销,因为好产品就是最大的营销。
2中间成本趋零,二次打击盈利。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信息成本大大降低,由此形成了“一切行业皆是媒体,一切内容皆是广告”。优秀的产品+社群,即可让企业直接连接用户,获取用户的需求后,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中,就会做到去广告、去渠道、去库存,最后用成本价销售产品,用户成为粉丝后,用递延利润的方式获得盈利。因为去掉了很多理所当然的维度,便叫做二次打击。工业时代转变为互联网时代,即是从以商品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所以,小米说手机是入口,用户是资产。
3个人异端化,组织社群化。
个人异端化很好理解,意思是一个人必须是有个性的、杰出的。乔布斯说:“要么天才,要么狗屎”。人才能吸引追随者,所以互联网公司的招人法则变成了先拥有一个或几个顶尖的人才,继而吸引一群水平相当的人,在此基础之上,最后形成了组织的社群化。
所有的资源只为了做一件事——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