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进入行为窗口的最后一个区,双方处在问题区。父母和孩子都不高兴,发生冲突的时候该怎么办。
在日常生活中,我看到绝大部分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有两种,一种就是父母说了算,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
比如说,孩子早上去上学的时候很磨蹭,马上就要迟到了,还在玩玩具,妈妈会不会很着急,吼他:“快点,你再不快点就要迟到了!快点!”孩子还不走,父母可能就得拖着孩子走,甚至发脾气打骂孩子了。这种就是权威法。
还有一种是父母拿孩子没办法,什么都是孩子说了算。
你拖拉,要迟到?那好吧,迟到就迟到吧,你要买玩具?好吧,你想买什么就买吧。虽然父母不愿意,但是因为拿孩子没办法,或者认为应该给孩子自由,所以只好听孩子的。这种就是放纵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溺爱孩子。
那绝大部分父母呢,会变成有时候权威,有时候放纵。搞得定孩子的时候,就使用权威法。可是如果孩子实在太难搞,撒泼打滚无所不用的时候,父母就会屈服,放任孩子,用他们常用的话来说就是:“要不怎么办啊,我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他一直哭,一直闹,我答应他我能怎么办啊?”
所以我有个学员说,她是经常在虎妈和羊妈之间徘徊。虎的时间长了,就会有愧疚感,觉得是不是伤害了孩子,于是转变成温柔的羊妈,什么都是孩子说了算。可是羊不了几天,发现这家伙不行,孩子越来越不像话了,还是得虎。于是又切换到虎妈模式,就这样整天来回倒腾。
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是在权威的家庭中长大的,那时候父母说一不二,让干啥我们就得干啥,是不是感觉对自己性格有很多负面影响?
所以,很多人小时候就有了一个决定,将来我有了孩子,我绝对不会像我父母那样养孩子,我一定对他们特别好,让他们有一个真正幸福的童年,要让他们能够真正成为他们自己。
可是,几十年过去,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我们养孩子是不是跟父母差不多啊,并没有高明到哪里去啊?
区别就是我们父母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从一而终的使用权威法,把我们脆弱的小心灵摧残得面目全非。而现在的我们,则是一会儿权威,一会儿放纵,忽左忽右,忽冷忽热的冰火两重天,到底谁对孩子的伤害更大一些呢?不好说。
我们先说说权威法对亲子双方的影响:
几千年来,人们常用的权威法就两种,胡萝卜+大棒。
胡萝卜就是奖励,你做到什么,我就给你奖励什么。比如,“你如果连续一个星期不迟到,妈妈就给你买个IPAD!”
大棒就是惩罚,如果你没做到,那我就惩罚你。“你如果现在就去睡觉,妈妈就给你讲两个故事,你要是过了十点再去睡觉,没有故事可讲。”不管是奖励还是惩罚,都是在使用权威。
奖励也是权威法哦,并不是只有惩罚才是权威法,当你对孩子使用奖励的时候,实际上还是父母说了算,孩子的需求依然没有被看见,没有被满足,孩子不能决定,他们只有接受,这也是一种变相的权威。
所以,你会发现,你对孩子使用奖励刚开始是很有用的。
“宝贝,咱们比比看谁吃得快!哇,宝贝先吃完,宝贝真棒!”一句赞美,孩子就入套了。
慢慢的,口头奖励就没有用了,需要用物质奖励了。“宝贝,你要是在十分钟内把饭吃完,就可以一边看IPAD,一边吃!”
再后来,你会发现,物质奖励要越来越加码才有用,看十分钟IPAD不行,得二十分钟,二十分钟也不行,得允许我一口零食一口饭等等。
到了孩子再大一些,你会发现,他学会了讨价还价,你要我洗碗?那好,给钱;你要我考第一名,那好,买东西!因为我是为你读书的,我是为你做家务的。
奖励让孩子丧失了自己做事情的内在动力,依赖于外在的奖励,而且奖励还得不断加码。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敏感递减。
要让他有同样的动力去做事的话,你的外在刺激得不断的加码。而且总有一天,他不再稀罕你的奖励,那时候你就真的束手无策了,打没用,骂没用,说好话没用,奖励也没用。事实上,我遇到很多青春期的家长就处于这种状态,他们要么讨好孩子,要么崩溃打骂孩子,对孩子真的是束手无策。
权威的第二种方式就是惩罚孩子,“你如果这次考试没考到前三名,下个学期不许看电视。”“你必须考好,你不考好,你看看我怎么对你!”等等。
孩子的确有可能因此努力学习,可是孩子努力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他害怕对不对?他是因为恐惧而改变的,这个时候,你们的亲子关系怎么样?他会不会很怨恨,很愤怒?当他积压了这么多的负面情绪,以后遇到事情,你还指望他听你的话,让你好过吗?
而且,他还会学到你对待他方式,你对他吼:“告诉你多少次了,不可以对妹妹大吼大叫!”他可能当时改了,但是在你看不到你地方,他吼妹妹的姿势都会和你一模一样。
权威法表面上是父母赢了孩子输了,父母说了算,但事实上是两个人都输。如果孩子总是搞你,弄得你焦头烂额的时候,你就要想想了,你是不是也这样搞过孩子,让他输得很惨,所以他才会报复你?
我们再说说放纵法,孩子要做什么,好吧,都让他去做,完全没有边界的自由,父母这样孩子会怎么样呢?
第一,他会害怕,因为他不知道到底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他还得时时提防着父母发脾气,算后账。没有哪个父母能够一直惯着孩子,心里还不愤怒的。所有的溺爱,那都不是爱,都是以爱为名义的恨。表面上你是溺爱孩子,事实上,你会烦死这个孩子了,讨厌孩子,一点都不想见到孩子。
第二,他会愧疚,觉得自己很不好。因为父母虽然放纵孩子,但是父母是不开心的,孩子天然就想要父母开心。在孩子眼里,父母这样不开心是谁造成的?那肯定是孩子啊,所以孩子会觉得自己很不好,自己都很讨厌自己,可是他又是缺爱的,所以他会不断试探父母的底线,看看父母到底是不是爱自己。
第三,放纵孩子没办法教会孩子尊重别人的需要,他会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和社会规范是什么,而且容易出现拉帮结派,欺凌别人。
比如,以前有个新闻说一个男孩去亲戚家,无缘无故地推孕妇就是觉得好玩,这种就是父母教养不当造成的。
表面上看,被溺爱放纵的孩子得到了很多爱,事实上压根没人爱他,他真正的需求是没有人看见的。
孩子说“我不想上学”,他真正的需要很有可能是想要和你说说他在学校遇到的事情,可是放纵孩子的父母真的就让孩子不去上学了,他的话压根就没机会说出来。这次没机会说,下次,他可能就搞个更大事儿出来了,所以有些孩子会变得无法无天,到那时候父母再后悔就晚了。
还有一些家庭是爸爸权威,妈妈放纵。
比如,我有个学员,爸爸对他要求特别严格,动不动就说:“你再这样,这个家不欢迎你,你自己滚出去吧!”
妈妈觉得很愧疚,对孩子就很多的纵容,想要弥补孩子,孩子怎么样呢?爸爸在的时候,确实很听话,就像猫看见老鼠一样。
可是一旦爸爸不在家,妈妈在的时候,他是花样地欺负弟弟,跟妈妈的对话都是:“傻瓜过来,笨蛋,蠢猪。”在学校也是,什么行为过分,他干什么,连老师也敢动手。
不管是爸爸权威还是妈妈的放纵,都没有真正看见孩子的需求,也没有教会孩子如何自我负责。
在关系当中,要么两个人一起赢,要么两个人一起输,不可能出现一个赢一个输的情况。如果一个人长期输的话,他总有一天会报复,让你输得一败涂地。
所有的关系都是这样的,强势的妈妈可能控制孩子的一生,读书结婚生子什么都听妈妈的,表面上妈妈赢了,但是最后孩子把自己变成废物,变成妈宝男,妈妈真的赢了吗?
35课作业:
1、总结一下在聆听和表达的过程中你的收获和体验
聆听孩子可以让孩子敞开心扉跟我无话不谈,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
2、当双方处在问题区的时候,你一般是采用什么方法处理的呢?结果怎样呢?
一般就不说话,带小宝出去走走。结果大宝以为我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