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实质正在改变。过去的家庭,通过劳动分工对抗天灾人祸;未来的家庭,通过学习共享对抗环境的不确定。过去的家庭,通过经济协作反脆弱;未来的家庭,通过成长同步反脆弱。
一旦决定组建家庭,家庭成员就成为你在社会上最重要的合作者。因此,要以寻觅一个为期几十年的合作拍档的标准来选择伴侣。夫妻,是联手对抗岁月的最好战友。对方究竟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合作者,首先取决于他能否和你保持同等加速度的学习和自我升级状态。这一点在你们确立关系前,完全可以预判,你只需留心观察一下:在过去一个月,对方有没有增加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如果过去一个月没有,未来一辈子也不会有。 在“建设一个家庭”这项长期课题中,选择大于努力,是绝对真理。
一个明白人,在婚前应懂得划分“存量价值”和“增量价值”。外貌、金钱、社会地位,都属于存量价值,反映此前的“资产”,当然越高越好。不过,如果没有学习、迭代这种增量创造能力,这些资产会很快消耗殆尽。
能否建成一个“成长型”家庭,首先取决于:每个家庭成员是否有家庭之外的社会身份和个人成长目标。而且,这一目标要不受其他成员行为的干扰。个人的独立目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里程碑明确、反馈系统单纯、更容易启动和推进。一个人的目标感越强,他越会本能地寻求社会合作,继而形成对家庭关系的优化。还应该有基于提升家庭共同利益的共同目标。最初发起于家庭核心成员——夫妻两人之间,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裹挟较为年长的子女加入。这通常可以设计为一场场阶段性的家庭竞赛:从谁先减肥十公斤,到一起去美国游学一年均可。家庭共同目标的设定标准有四条:短周期;阶段性成果明确;能明显改善家庭所有成员的生活质量;每个参与者的难度门槛接近。家庭共同目标的价值,还在于让家庭成员之间有共同话题。这些话题在外人面前,甚至成为一种“暗号”:这种隐秘的默契和优越感,特别有利于凝聚亲密关系。
在家庭中一定要有与学习有关的仪式感。最简单易行的方式,是每天开家庭早餐会。早餐制作不妨从简,但就餐过程可以加长:全家共同参与、一起听音乐或高知识密度的音频内容、有意识地进行与阶段性目标和个人计划有关的交谈。另一种特别容易操作的仪式感,是一起观看纪录片,特别是BBC的科学系列纪录片:上到九十九的老人,下到刚会走的孩子,都可以参与。没有信息分级问题,每集都提供陌生知识,创造大量谈资,还留有进一步查资料的空间。在旅行前做功课,也是一种极佳的学习活动。拉出目的地陌生场景的清单,全家人分工准备,届时轮到谁值班,谁负责全程服务和解说。这并不需要非得去弗洛伦萨,去趟公园,也可以分成“汽车知识”、“公园门票怎么定价”、“这个季节的植物识别”等一系列横跨工程学、博物学和经济学的课题。
针对当下家庭小、子女少的情况,建议父母有意识地结交同阶段的家庭朋友,一起“结对学习”。让一个孩子孤独地做科学实验,相比于三个孩子一起抢答,效果天上地下。严格筛选家庭友人。对于不具备学习迭代能力的友人,交往范围限定在家庭交往以外。并不是每个朋友都值得你去念旧,虽然这听起来很残酷。对孩子而言,如果能看到祖父祖母辈的老人还在努力设定新目标、学习新东西,这种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通常一个家庭中会有一个人处于主要推动者的地位,但这个人能否取得成果,在于他是否有意识地发动其他人领导不同的任务。要懂得把成就感给别人:比如,告诉对方为什么在某件事上他比你强太多,以至于不可替代、一旦对方上手就人前人后往死里夸他的成果、不惜夸张地表现你对他项目的参与热情、经常满脸困惑的向对方请教相关领域的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