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到一篇文章《为国效力40年,比不过Angelababy发呆一天》,讲的是科学家赚的没有明星多,一方面讴歌一下科学家的伟大却贫穷,一方面又抨击一下明星赚的太多了。
这个社会现象值得讨论,但是这篇文章的导向不太对,简单说几条我的观点:
1.做科学家肯定没有做明星赚得多。因为做明星辐射的用户群体比做科学家辐射的大。而一件事情被人知晓的程度,往往会决定其“商业价值”。商业价值是直接和钱绑定在一起的,所以如果知道你的人多,你更容易赚到更多的钱。
2.科学家和明星工作的方向不一样,属于不同的社会分工。科学家的目的是要搞清自然科学规律,做出技术突破,甚至科研成果转化,给人类生活带来福祉;其实明星通过娱乐的方式给人带来情绪价值,也能带来欢乐,成为话题点。从这个意义上,二者属于不同的赛道。
3.你更喜欢谈论明星,这是明星赚钱多的重要原因。大多数人都看不懂科学家在做什么,而更喜欢看明星在做什么,所以这就决定了明星的商业价值比科学家更高啊。
评价一个明星,只要是个人,就能说三道四:谁长得好看,谁做了丰胸,谁让我产生性冲动……凭人的生物本能,就能说出好多话来;评价一个科学家好像有点难,要知道科学家做什么不容易。
最近黎曼猜想据说被证明出来了,但是要让老百姓知道黎曼猜想是什么,就没法一句话讲清,靠讲故事也不行。知识付费在这里止步了,没有哪个转述师能在一句话讲清什么是黎曼猜想的,因为需要的知识背景太多了。
4.如果你想要让科学家赚的更多,那你要做的是,不要谈论明星,谈论科学家。社会意识的普及会改变社会进步的方向。以前人们没有环保意识,也没有人在意PM2.5,现在大家都知道空气污染很严重,更关注这个问题,于是问题就得到改善。
同样的,如果所有人都努力去做科学家,追明星科学家,他们赚的不会比娱乐明星少。但是如果你想和科学家谈论黎曼猜想,你必须要懂这些知识啊。而如果你喜欢吴亦凡,你只要大声喊“老公我爱你”就可以了啊。
大多数人还是喜欢看不费脑力的娱乐信息,这正是社会大众的底色。大多数人无法忍受长时间、持续地专注,以及逼迫自己动脑深入思考问题。而这些是成为科学家,甚至和科学家对话的前提条件。你应该看过不少记者采访科学家的时候,提出“蠢问题”的尬聊场景吧,比如柴静采访白春礼院士。
所以如果你自己无法做到真正投入脑力思考,只能看得下娱乐信息,却因为刷了几篇公众号文章就开始情绪发作要呼喊一下,我劝你闭嘴吧,少装逼,鳄鱼的眼泪不值钱,科学家不需要这样的猪队友。等出一篇《明星也很辛苦,天天面对潜规则不容易》的洗白文,你马上就开始为明星呐喊了。
5.如果你做不到自己在平时多动脑、多思考、拒绝娱乐泛化,那你没有资格为“科学家收入低,明星收入太高”去呼喊。
你一边看那些轻松易懂的公众号文章,情绪发泄好了,爽完了,一边还倒过来装作很有责任感地批判一下发个朋友圈,这其实就是“婊立牌坊”的行为。
科学家收入低这个事情就是由大众自己集体的行为造成的呀,现在又反过来消费这个事情,这脸打得非常响好不好?
尤其是那些公众号,更是娱乐第一线的先锋。什么样的文章触发人们情绪的涌动,就投其所好,炮制出观点,却不在引导大众思考上,多花一些功夫,多做一些担当。每每以获得10万阅读为荣耀,为了阅读量,什么姿势都会。
6.别说为科学献身,让你为思考献身你可能都不愿意。思考真的是很累很辛苦的,不是知识付费给你传递的轻松有趣又好玩,那是给小孩启蒙用的,你都大人了,对真实的世界要有点数。
我觉得与其在那转两篇文章呼喊一下,不如多花点脑力精力学点有难度的知识,让你的学习能力爬坡。这样你至少看上去不是那种只喜欢娱乐至死的人,如果这个社会这样做的人不断增加,最终你会发现,受益的其实就是科学家。
商业的嗅觉比狗的鼻子还灵敏。如果你哪天看到娱乐节目都开始让烧脑了,就说明,我们的努力改变潮水的方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