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关楼市的新闻很火,讨论经济问题、货币问题,必然绕不开房子这事。那么,我们就从货币这个角度去讨论房子的问题。
讨论这些经济问题,这里就不再用什么通胀通缩加息减息、这原理那定律等等的绕脑的术语了。因为,社会经济问题,古人说的更加简练,终究不过是:物以稀为贵、货重币轻、货轻币重、人贱物重、物贱人重的问题。 那么,讨论社会经济问题就要针对三个变量:人、物、币。
和平年代,是社会建设周期,非正常毁灭的少。人、物、币这三个变量都是在持续增长的。人口越来越多了,生产率越来越高物质越来越丰富,货币投放量越来越多。但各个阶段,增长的速度是不同的。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是一个人类史上极其夸张的城市化进程。人口参与数量史无前例,涉及十亿农民向十亿市民的转变过程。参与的维度史无前例,区域维度上主要是由全国各地大江南北向沿海一带、经济特区聚集的过程,是由面向线、向点迁徙的过程;产业维度上,由农业向后工业化、互联网化跃迁。农业大国变成了世界超级加工厂。互联网发展更是让信息、财富、人才指数级加速聚集在互联网产业发达的一线城市 。
一个城市其面积是常数,一千平方公里就是一千平方公里。人口大规模的涌入一个地方,就面临安居乐业的问题,而且面临后代繁衍问题,国人根深蒂固的“家” 文化,是很重视房子的,而且很喜欢为子孙后代作长远考虑。 所以,像深圳这样一个人口在短短一段时间内剧烈暴增,且以年轻人为主的城市,未来的潜在人口是非常非常多的。这相当于当下的“刚需”又加上了“未来需求”这个杠杆,所以房子作为“住”的需求是非常非常大的。
像深圳这些一线大城市,作为人才聚集之地,高端产业聚集之地,特别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作为信息流中心、资金流中心,财富更是不断的往这些地方聚集。财富是需要载体来保值增值的。在工业化时代,既有实用性又有相对稀缺性的,只有房子可以作为海量货币的载体,同时,房子可以按揭付款,甚至零首付,相当于给海量货币加了杠杆,变成了天量货币。所以,房子作为一款可以炒的“金融产品”,其需求是非常非常大的。
物以稀为贵,所以,像深圳这样的城市,人贱房重、币轻房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作为标杆,比价效应下,其它地方,即使人口和资金都外流的“垃圾股”,价格都会纷纷上涨。
为了限制房价的上涨,政府可谓“呕心泣血煞费苦心”,它的杀招就是限购、限购、还是限购,真是一招鲜吃遍天啊。但是结果总是适得其反,越限购越涨,真是屡败屡战精神可嘉啊。
人、房子、货币。人和货币都不稀缺,房子才是稀缺的。限购稀缺的,那么稀缺的就更加稀缺了。所谓限购,不就是囤货居奇哄抬物价吗?本来房子作为一种商品,就天然的缺乏流动性了,还限制它的流动性,让更多的货币追逐更少的房屋供应。当然是不可能的了。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房子的稀缺性根本上是由于膨胀的人口和膨胀的货币供应堆积在有限空间造成的,地方政府是这个有限空间的掌控者,并加重了房子的稀缺性。 怎么改变这种稀缺性? 政府“改邪归正”多供地、降低出让金、放开限制,暂时缓解稀缺性?显然很难。
第一是不能根本是解决房子稀缺性,只是暂时缓解而已。第二,天量货币捆绑在楼市上,房价一旦剧烈掉头向下,那将是经济不能承受之重,将是毁灭性打击。第三,更背后的当然是中美之间的较量。中国的楼市、美国的股市,谁先倒下,谁成为肥料。
所以,按照常规思路,多供地,降低出让金、不再限购等,也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还不如像现在这样拖着,说不定能熬到对方先倒下。
那么,就以更大的历史角度来看看,人、物、币为什么聚集在一个地方,最终又怎么散开的?
农业时代,平原地区肥沃的土地最值钱。逐鹿中原就是追逐财富,拼死拼活,人头翻滚,就因为那里有肥沃的田地,有大量的财富,大量的人口。
工业时代,最值钱的是生产资料和运输最优化的地方,有铁路枢纽、港口、机场,城市才能发展起来。全球五百强基本都是生产型企业。
如今的大商业时代,最值钱的都是要么掌控资金流、要么掌控信息流、要么掌控物流的企业。所以,现在的五百强多是些金融、保险、互联网、物流行业。财富在这些公司所在城市汇集。
这些地方,都是各个时代,生产效率最高的地方。财富涌入这里,人追逐到这里。就像当年说的,广东遍地是黄金,天南地北来淘金。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但时代是会变的,而且必须会变,现在大到全球经济模式,小到贩夫走卒,都有点难以维持下去 。
利不在了,也就散了。
但散了,又到哪里去逐利?
更高效率的商业模式—物联网时代
科技是反稀缺性的。 互联网应该是扁平化的,让人口、币、物更加分散均匀的,但事实上,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却让人、币、物更加集中。因为,这仅仅是刚刚开始。
将来的物联网时代是怎样降低房子的稀缺性的?这留待我们去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