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在接受微信、微博等等各种信息轰炸,我们点赞、转发,收藏。然后呢,我们为了什么学习?
发现自己有好多东西要学,我们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是为什么有的人让人感觉“信手拈来”,而有的人却不能?
如何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构建自己的知识树?
知识树,每个树枝延展出去的地方就是我们的一个领域,而叶子就是我们吸收该领域的知识点。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终有一天会枝繁叶茂。
“精简主义”与历史长河相比,人生足够短暂,如何选择尤为重要。
“学以致用”以近期需要用的知识为主,在边学边用中不断修正、补充。
一、举一反三,多思考两步,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
成功的背后都是千锤百炼。
我想大部分人都读过贾岛的一首诗《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在「僧推月下门」和「僧敲月下门」之间纠结了好久,最终确定了用「僧敲月下门」。
很多人可以容忍生活中的奇怪现象和模糊性。在他们眼里,世界已经变得如此熟悉,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见怪不怪了。
人们常说“我们晒太阳”,而不是更加客观的“太阳晒我们”。
在大部分人对反常的现象视而不见、放弃思考的时候,总有一部分人选择去解释它、探究它。
当你学习了一个新的知识,一定要想一下:这个知识会如何改变我的行为?将来我可能会怎么用它?与之对应的,是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任何一个细节,你都要训练自己将它和你知道的理论联系起来。就好像熟练的司机开车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不用思考也知道松油门踩刹车:这些知识已经形成了“自动触发”,可以很容易被应用。
二、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会讲故事
寻找工作和生活中熟悉的例子,将理论知识串联起来:使其更具体、形象化。
现在的学生课本内容越来越形象、丰富多彩,比以前白纸黑字的课本更容易让学生喜欢和接受。
好多长辈夸赞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因为他们接受的不光是丰富的物质基础,眼界、阅历也是多姿多彩。
三、保持好奇心
丰子恺先生说做人得有点“童心”。童心讲究的是儿童视觉,无功利地看事物,取其天然纯真的本性状态。
小孩总会有十万个为什么,对世界充满好奇心。
哈佛商学院教授研究发现,取得伟大成就的人和取得一般成就的人最大的区别就两点:
1、他们相信自己,他们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些什么。
2、他们喜欢问为什么。他们无法容忍自相矛盾、模糊性和不清不明,他们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会分享,教是最好的学习,实现90%的知识转化,分享是最好的方式。
不管是把自己的知识输入写成文章,还是线上、线下的分享模式,都能让你对知识的理解有非常大的帮助。
现在在职场中,不管是工作交流、公司团建,大家要抓住一切机会去锻炼自己。以前我总是习惯于当“观众”,不喜欢在人前表现自己,担心自己出纰漏。其实,把自己的经验做分享,大家关注的是精彩的部分,即使有小失误也瑕不掩瑜。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享之后,你已经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的知识了,不光你的大脑里有,你还能Show出来。
下面给大家分享几点学习体会。
大海航行靠舵手,舵手也离不开地图。当今这个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官方文档、搜索引擎学习到各种技术知识。
一、明确自己研究的领域,形成感性认识,建立知识框架
框架建立后,接着就需要完善和丰富当前的知识体系。
比如对电子数据保全这个概念很疑惑,那就去找几本相关的专业图书,对照目录,框架自然形成。
再根据之前搜索的资料进行补充或修正。
但无论使用哪种方法填充框架,大概都需要能够包含以下几个问题:
1、电子数据这个领域涉及哪些概念?有关联的其他概念是什么?
2、电子数据这个领域的发展历史是什么?国内对电子数据的相关管理条例有哪些?在国外是如何发展?
3、电子数据的衍生行业有哪些?其颠覆了哪些产业?
4、电子数据保全领域里的顶尖企业分别是谁?他们的主要产品及服务的行业有哪些?
5、电子数据服务行业的竞争格局是怎样的?
二、常用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处在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存储、记录关键点)、思维导图(梳理知识),这些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建立自己的知识树。
1. 微信搜索
2、知乎搜索
三、学习的途径
书籍、在线课程、访谈行业从业者(同事、朋友等,有师傅指点一二可以少走弯路)
Anyway,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构建自己的知识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