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里,许多男人都犯过不可饶恕的错,包括沈从文。
沈从文与妻子张兆和是师生恋。
张兆和是民国初年教育家张武龄膝下四个女儿中的老三,也因此沈从文就唤她“三三”。合肥四姐妹,比肩当时的宋氏三姐妹。
叶圣陶曾公开发表评论:“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虽然,在众多的追求者中,沈从文只能排到“瘌蛤蟆第十三号”,但凭借自己的才华,这个“乡下人”还是终抱女神归。
从1929年12月开始,短短半年的时间里,沈从文给张兆和写了不下五百封情书,几乎每天都要写好几封,他写到:
他的情话很甜很唬人,甚至一度成了张兆和生活的最大干扰,还惹得张兆和拿着情书去找校长胡适告状。
谁料,胡适竟然这样回答:“沈从文没有结婚,他追求你也是正当的事,你同不同意也是你的自由。”罢了还说:“我和你父亲是同乡,我也认得他,要不要我去跟你父亲讲讲?”
张兆和还是不为所动。胡适也开始劝沈从文放弃,但沈从文那会就此作罢,他继续写情书,有一次,还写了一封长达六页的信给张兆和。
沈从文还追到了张兆和的苏州家里求爱,并提亲。好女怕缠郎,最终,沈从文打动了张兆和的芳心。
1933年9月9日,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北京中央公园举行了婚礼。这年沈从文31岁,张兆和23岁。在当时,张兆和绝对是下嫁沈从文。
张兆和也以为这个痴情的男人,一辈子会从一而终,可事实证明,那句“我只爱你一个人”也只是说出来听听的。童话般开始的婚姻,却也败给了现实生活。
婚后,这朵“黑玫瑰”可谓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从小锦衣玉食的张兆和,很快学会了主妇生活。为了缩减开支,她不染发,不买时髦的衣服。加上沈从文还要出去应酬,收集古玩字画,日子更是捉襟见肘。
两人经常因为“钱”发生争执,对于妻子的精打细算,好面子的沈从文无所适从,他很失落,两人矛盾也越来越大。正是婚姻亮红灯时,高韵秀(笔名:高青子)闯了进来。
1933年的一天,沈从文有事去拜访熊希龄,正巧熊希龄不在家,他家的家庭教师高青子接待了沈从文。
高青子是一个浪漫的文艺女青年,酷爱写作。见到自己的男神,高青子激动不已,两人一起聊文学、聊生活。从聊天中,沈从文得知高青子原来跟自己是同乡。
后来,沈从文又一次去拜访了熊希龄。这次,高青子如法炮制了《第四》里女主人公的打扮,穿了绿地小黄花绸子夹衫,还在衣角袖口缘了一点紫。
这招对沈从文无疑是小小的诱惑,沈从文也心领神会。
一来二去,两人的感情慢慢有了变化。
这种暧昧表露在文字里。
奠定沈从文文坛地位的《边城》就是证据。沈从文自己也含蓄地承认过,《边城》是他在现实中受到婚外感情引诱而逃避的结果。”
高青子也模仿《边城》的写作手法,创作了小说《紫》,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隐射十分明显。沈从文还把《紫》,发表在了自己主编的《国闻周报》副刊上。
张兆和肯定也是知道了,沈从文给张兆和写信坦白了,他在信里详细讲述了自己对一个小说家有好感。
当时,张兆和刚生下长子,看到信后,气炸了,留下一封回信,直接带着孩子奔回了娘家。
那段时间,沈从文经常出入“太太的客厅”,向林徽因求助,林徽因还找来金岳霖当沈从文的垃圾桶。
在林徽因和金岳霖的劝导下,沈从文和高青子划清了界限,也哄回了妻子,决心一家人好好过日子。
可事与愿违,两年后,他与高青子又死灰复燃。
1937年四月,沈从文到昆明西南联大教书,张兆和不愿跟随,则留在北京。几乎同时,高青子也到了西南联大,还在图书馆任职。
沈从文“第二春”在昆明传得沸沸扬扬。第二年,张兆和带着两个孩子,来到昆明和沈从文团圆。张兆和没有选择和沈从文一起住在西南联大,而是住在昆明市玉龙堆四号。
高青子知道沈从文不可能离婚,选择了退出。1941年2月,离职,之后嫁给了一个工程师。
沈从文及时刹车,重新回归家庭。但张兆和始终无法原谅沈从文。
抗战结束后,沈从文一家回到了北京。
随后,沈从文患上了抑郁症,就搬到清华园疗养。两个月里,张兆和甚至不曾去看望他。
痊愈后的那几年,沈从文和张兆和也分住两处,貌合神离,他每晚会去张兆和那里吃晚餐。
心灰意冷的沈从文试图自杀,他隔开动脉,喝下煤油,幸好被抢救回来。在沈从文出院后,张兆和立马又去了华北大学深造。她一直在躲,或许是伤得太深。
1988年,沈从文病危,弥留之际,留下憾言:“三姐,我对不起你!”不知当时,张兆和又是什么心情?
沈从文去世后,张兆和开始整理沈从文的文稿,也是在这期间,张兆和才学着释怀,在1995年出版的《从文家书》后记里,她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