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报纸
晚上妞妞回家的时候,很细心的说,妈妈,我来拿报纸吧。打开报箱,有两份报纸,她拿出来一份,留下一份说,我们就拿走一份好了,另一份,让其他人拿走看吧。我给了孩子一个拥抱和嘉许,孩子,你真是一个爱分享的孩子,你考虑到了其他的人,这么善良的孩子,真是妈妈的骄傲呢!孩子开心的蹦跶着走了。
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来自于家长的言传身教,不是我们说什么孩子就听什么,而是,我们在做什么,孩子就是我们的镜子,他就会呈现什么出来。
喂蚊子
晚上睡觉,爸爸摆好枕头位置,妞妞在中间。妞妞说,为什么妈妈要在另一边,爸爸在这一边?爸爸说,因为里面都是蚊子啊,不能咬到妞妞呢,让它咬妈妈吧。妞妞说,不行,说着就翻身过来,不能让蚊子咬到爸爸妈妈,我会很难过的,让蚊子来咬我吧!我感动的又抱又亲,妞妞摆出了一副“英勇就义”的模样。
大人的一句玩笑话,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天大的事情,完美主义的孩子如果感觉什么事情对爸爸妈妈有一点点的伤害,他一定会极力将伤害降低到最小,包括伤害到自己。所以,孩子真的比我们想象中要爱父母。
离家出走
中午,妞妞哼唧着不睡,也不让我睡,我不理她。她就威胁我说,那我就离家出走了啊。我觉得好笑,不理她。她光着身体一丝不挂,走到门口,回头看着我,我一脸无辜,内心要笑死了。绷着。我问,你要干嘛?见我问她,头马上扭过去了,手准备要开门,等着我过去。我已经控制不住的在内心大笑了,我朝她挥挥手,让她过来,她赌气的把门打开了,一只脚垮了出去,手在把手上搭着,偷看着我,就这么僵持着。尴尬的空气过了一会儿,我问她,你离家出走不穿衣服吗?她走进来,打开衣柜,看了看,叹了口气,又走到门口,穿上鞋,带上帽子,依然是光溜溜的准备要出门。自言自语,我要“出家离走”了!我躲起来笑个不停,不想她发现。奶奶走过来,说,走,找奶奶去,奶奶给你讲故事。顺着梯子下来回到家了,也不去奶奶那里,直接走过来,说了声,我要拉臭臭。一边拉,我一边正经的问,你离家出走去哪里啊?我去姥姥家。哦,那你要不要先穿上衣服,背上书包,拿上水杯和零钱,这样,你也不挨饿了,还可以给妈妈打电话呢?她拿着书,头也不抬说,都带上!再带上妈妈。
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像一棵萌芽,家长的引导使行为良性发展或者埋下隐患,用幽默智慧的方式解决,比严肃的说教更让孩子体验到,她做这件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以及她是否能承担这个后果。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把孩子的行为与孩子的人格联系起来,简单讲就是,让孩子感受到,你是爱她的,她无论做什么,哪怕是故意的试错,都是被允许的,被接纳的。这样的孩子,内心充满安全感,她可以放心的试错,积极的总结。
我的羽毛
妞妞发现了一根落在地面上的羽毛,她惊喜的捡起来,和我分享,连路过的大哥哥们,她都要大声的在说一次,你看,我捡到了一根鸟的羽毛!高举着它兴奋的跑回家,一进家门,换好鞋子就和爸爸,奶奶分享,随手放在了地上。过了一会儿,听到她在厨房里大哭,原来,爸爸把地上的羽毛扔进垃圾桶里了。我交给爸爸自己去解开这个结。爸爸赶紧解释,路过在地上捡到的,以为你不要了,所以扔了。哄了半天,未果,爸爸只好从垃圾桶捡起来那根羽毛,用香皂洗啊洗,打开电风扇吹啊吹,完好如初的还给了妞妞,妞妞这才开心起来,把羽毛又放桌子上去玩别的了。
在孩子眼里,一根羽毛,一个纽扣,都是他的宝物,是他的物品,就算是爸爸妈妈也不能随手将它扔掉,否则,就算拿一个更大更好的玩具,孩子还是会很介意这件事。因为这件东西是孩子自己的,他有处置的权利,我们没有,即使是丢了,也要难过好一阵子。
“悟空打虎”
睡觉前,妞妞说,妈妈,你给我讲一个武松打虎的故事好不好?我利索地说:“好!有一天,武松路过一座山,被老虎挡住了去路,他一挥手,把老虎给打死了!好了,故事讲完了!”妞妞识破套路,要求重讲。我说,好,那你先讲一下。妞妞就开始了“有一次,孙悟空遇到了一个老虎,但是他没有害怕,他看到有个买酒的地方,给了老板5块钱,喝了5杯酒,准备回家的时候,在森林里碰到了一只老虎在觅食,悟空赶快拿起了棒子,一下子就把老虎给打死了”磕磕绊绊讲完,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原来,讲过的故事情节,她都存在“硬盘”里。接着,我又从始至终把武松打虎的故事讲了一遍,她听着很过瘾,慢慢也就睡着了。
很多人把孩子送到口才班,希望通过速成的方式,换一个口齿伶俐的孩子,其实,教育孩子的过程,是一个没有捷径的过程,你陪伴做好了,沟通做好了,引领做好了,孩子自然“有话可说”,我很尊敬的戴东老师经常说一句话“口乃心之门户”,孩子听的多了,学的多了,自然能表达出来,即使性格原因说得少,100个孩子100个标准,不对比,不急躁,好好呵护自家的苗,总有一天会收获惊喜的。
欢迎把你家的趣事分享给我,我来手把手告诉你,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