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所生活的世界,无论是物质还是信息都非常的丰富而且庞大;我们的欲望随着物品的丰富也在不断的增长。我们希望我们的生活能过的更舒适美好,看见觉得好,觉得优惠的东西我们都会采购回家里。在我们家里,物品越来越多,衣服,玩具,书籍,厨房用品,小家电,家具等等。可某一天,你会发现家里的空间都被占满了,很多东西根本用不上,有时衣柜都堆满了,却感觉竟然找不到合适的衣服穿。平常查找使用物品都找不到在哪里,总是处在一团乱当中,这不由得让你很烦燥,甚至这种烦躁会让你迁怒你的家人,这种烦躁影响你的工作情绪。
现在社会竞争也是日益激烈,每个人都在努力的扩充自己的知识,生怕被这个社会所淘汰。各种各样的培训,各种各样的电子文档资料,各种各样的视频攻略方法,每次看到都觉得将来会用到,想着留下来以后好好看,毫不犹豫收纳到自己的网盘中,好像拥有了这些就拥有了成功一样。可是最后发现这些文件只不过躺在你的储存室里面睡大觉而已,几乎看都没看过,更谈不上什么利用价值了。
我们想拥有更多,我们做了更多,可最后我们却获得的更少。我们一直再给自己做加法,甚至有时候我们是在做乘法。对于一个物品,一件事情,一个想法,我们总是很难放弃曾经拥有的,我们总想着未来会如何如何,却总是忽略了当下才是最重要的。没有出,就没有进;没有呼,就没有吸。我们更应该先给自己做做减法。那些囤积的,未利用的人、事物就等同于没有被实践的知识,只有放手,才能真正地走进知识。
如物质过剩扰乱我们的思维一样,信息泛滥也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混乱。信息并不像物品一样,能从视觉上就给我们空间压迫感,他是无形的占据着我们的思维,我们更需要警惕信息过剩。
山下英子所著的《断舍离》这本书以此时,此地,自己为标准,在反反复复的“出”与“进”实践中,就好似人体的新陈代谢一样,达到一个非常舒适的境界。断等于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等于处理掉没用的东西;离等于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自由自在的空间。 这不单单是一种家居整理、收纳术,它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一种独特的思维法则,是让人们活在当下的人生观。
在书中一个最重要的思维就是“出”的思维。
只进不出的空间,会让我们的生活停滞不前。在人体中,吃东西很重要,可排泄更重要。如果垃圾不能排除体外,哪有空间来进?垃圾不出去,我们会造成自身中毒而死亡。断舍离就是在出的思维的引导下,让我们有选择,选择更重要的,更适合的,更有价值的,更让我们自由的,让我们的内心精简化,生活精简化。玛德琳恩格尔说: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选择的能力。选择我们现在需要的,舍弃那些现在不需要的,进与出循环往复,脱离心中的执念,采取行动,促进生活和生命的新陈代谢,才有可能真正获得想要的成功和自由。
在以“出‘的思维指导下,实现断舍离的三个步骤:
1扔掉怎么看都是废品的东西
垃圾废品相当于忘却物,连存在本身都被忘记的东西,即对自己无所谓的东西。居住空间里的东西,其中80%都是忘却物,目前在使用的东西只占了20%。但是因为这80%的东西塞满了居所大大部分地方,而导致我们20%常用的东西使用起来非常的不顺手,使用效率降低很多。在工作当中也是如此,太多的无效联系人,太多的邮件,太多的资料,太多的信息,太多的社交饭局,都影响到真正对你有效的那20%。我们要做的是对这一部分果断立刻的舍弃。理查德科克说:宇宙中存在的绝大多数事物-人类的行为,和其他一切的力量、资源、观念、都没有什么价值,也产生不了什么结果,只有少数事物效果非凡,影响巨大。
2以我现在需要的有用的物品为准取舍
有时会遇到难以取舍的东西。比如衣服完全很好,但是已经穿了很多年;食物很诱人,但是我们并不喜欢吃的;曾经某人送的东西,但是基本没用上;现在没用,将来可能会用到的东西等等。总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让人犹豫难以下决定。这时就要考虑这个物品和我自己的关联度是否强,我现在,当下是不是会用他,对我现在有没有价值,对我现在重不重要。也就是根据自我轴和当下的时间轴来判断取舍。《精要主义》中说要想清楚当下最重要的是什么,专注当下,把未来清除出去。
3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
多问问这个东西是不是我必须要有的东西?是不是必要的?这个东西虽然很好,但是对于现在的我来用的话是不是合适的?我用这些东西的时候是不是愉快的?还是感觉用起来虽然还可以,但是感觉很别扭?对于留恋物,不好取舍的物品,我们需要从必要,合适,愉快三个唯独来进行判断后在做处理。需要坦然的面对自己的感受和感觉,才能清楚的做出选择。迈克尔波特说:所谓战略,就是如何作出选择及取舍,它意味着通过慎重选择来实现不同。
曾国藩曾经说过: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通过断舍离,和过去告别,不总活在憧憬里,专注当下。我们会发现人生大不同,购物的花费大大下降,家里的物件更有品质更有品味,社交圈子更有质量更有能量,工作更能抓到重点效率高,成效也高。关键是我们的心更加自由畅快,我们发现对生活更加有掌控感,我们遇见人生各种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