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着好好的事业单位不干,非得辞职出来自己创业,折腾个啥?”
前几天和一位姐姐聊天时,她这样抱怨自己的儿子。
姐姐说,儿子刚结婚,她挺想早点抱孙子,结果那小子折腾着创业,这以后怎么给孩子一个稳定的成长坏境?
更让她郁闷的是,本来想联合下儿媳妇反对儿子创业,结果小两口一条心,儿媳妇对创业支持得很。
作为一名伪高知中年妇女,我一直对年轻人创业很理解,也很支持。
年轻的时候不折腾,什么时候折腾?
不断地折腾,是一个人最快的成长方式。
1、不逼自己一把,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去年年初,河北唐山市的路桥收费站取消,收费站的收费人员面临下岗。
一位36岁的大姐哭诉到:“我今年36岁,我的青春都交给了收费站,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36岁,除了收费啥都不会,也认为自己学不会其他东西。
好悲哀。
就像温水里的青蛙,刚刚跳进去的时候,哇,感觉好舒服。慢慢地,水温越来越高,青蛙浑然不觉,终于有一天,再也没有能力跳出去了。
人都有惰性。
在舒适圈待久了,就懒得动了,就会忽视可能的变动,就会忘了为自己铺一条后路。
世间最痛,莫过后悔两字。
“如果当初XXX,现在我就不会XXX”,这样的后悔模式,真是所处可见。我们的人生,应当竭尽全力避免开启这样的模式。
人不逼自己一把,就不会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摩西奶奶76岁拿起画笔,80岁在纽约举办个展,引起轰动。100岁生日那天,纽约州将这天命名为“Grandma Moses Day”。
褚时健74岁时,与妻子一起承包荒山开始种橙子。87岁研究电子商务,研究网络运营。“互联网+”的运营模式,让褚橙成为一大社会热点。
宁财神说,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潜力是无限的。
摩西奶奶可能年轻时从未想过开个人画展,褚时健可能也没想到自己在80岁高龄还能东山再起。
年轻的人们,一定要趁年轻,多折腾,逼自己一把,拼搏一下,谁愿意错过自己优秀的样子?
2、扩大视野,拓宽认知边界
经纬的张颖,中国最顶尖的投资人之一,常称自己是个社会“小混混”。
他的中学时代,是在美国一所很差的学校度过的。学校各种族混杂,打架斗殴是家常便饭。
张颖一直特别感谢这段经历。
他说,这段在学校的经历,让他从小就特别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也把他培养得格外爱憎分明。
这两点,令他出手不凡,在中国投资界声名鹊起。
我们的生活圈,边界有限。这意味着,我们的认知和视野必定有局限性。
没在烈日下的工地汗流浃背地搬过砖,永远理解不了建筑工人的艰辛;没在零下20度的寒冬凌晨扫过大街,也无法对环卫工人的不易感同身受。
上文中提到的那位姐姐,家境优渥,孩子从小没有吃过苦。这次辞职创业,据说是要开餐馆。
真是一个不错的锻炼机会。
开一个餐馆,工商、税务、卫生、消防,哪个都得打点好。还有吃白食的,打架斗殴的,酒后发疯的,哪种情况都得妥善处理好。
王阳明说,心上学,事上练。
更多的认知,源于更多的实践。
毕竟,像李叫兽那样小学三年级就能通过看书搞明白打架原理的人并不多。
李善友说,边界与认知成正比,认知越深,边界越宽。
我想,即使这位姐姐的孩子最后创业没有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认知,所拓宽的视野,必定会让他受益终身。
3、想最坏的结果,做最早的打算
我很喜欢马伊琍说的一段话:
一开始我就想好了所有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想到了最糟糕的,就什么也不怕了。
粥左罗,26岁成为插座学院内容副总裁,年薪50万,一年后辞职创业。
他说,我想过了,大不了就是创业失败,但是即使失败,我回去找一份年薪20万的工作也完全没有问题。
一个人折腾,最大的忌讳,是不给自己留后路。
如果堵上身家性命去创业,一旦失败可能连吃饭都成问题,那么一定需要谨慎再谨慎。
开始折腾的时候,考虑最坏的结果,做最早的打算。任何时候,给自己留条后路,然后放心大胆地勇往直前。
我问那位姐姐:万一创业失败,你会不管你儿子么?
姐姐说:当然不会,我就这一个儿子,怎么可能不管他?
看,他是有退路的。
我是个懒人,我自己并不爱折腾。
但我一直特别欣赏愿意折腾喜欢折腾的人。
因为我一直相信,所谓的折腾,是对自己致敬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