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习惯于就事论事,但会发现,很多事直接处理起来效果并不好,得到的结果与预期往往相差很多甚至相反。于是我们明白,事情并不是按照我们的预想去发展的,我们必须明白事情表象之后的道理,才能真正去解决问题。
凡是能够直接解决的事都是简单的事,但简单的事也会是复杂的事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整体的意识,你可能会陷入不知为什么就得罪了别人的境地。
人类,做为一个群居性物种,所有的事情都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一个复杂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即便是减肥这种看似纯个人的事情,也只是在相对范围内与外界的关系较小。其实不论是你减肥的起因,过程中的行为,还是成功或失败后对你在社会形象上的影响,都是你人生系统的一部分。你不可能脱离系统而生活。
所以,面对世界,需要有系统思维来指导行动。不是为了把生活搞复杂,正相反,是为了把生活简单化。有了系统思维,你就有机会象庖丁一样,在复杂之中把握简单之道。
万维刚老师最新讲述的《系统思维的艺术》一书中,对系统做了如下定义:所谓系统,就是一个由很多部分组成的整体,各个部分互相之间有联系,作为整体又有一个共同的目的。系统定义的关键在于“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虽然任何系统很有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目标,但必须仔细分析,一步步追问,明白最终的目标是什么,不能把总目标下的分目标当成总目标。因为不确定最终的目标,就无法采取正确的方法去解决实现目标所面临的问题。而且组成系统总目标的分目标可能会不一致。比如公司的各个部门,在追求公司成功的总目标与部门利益的目标之间,就会存在分歧。
思考系统的时候,有几个概念必须重视。一是库存,指系统里某种东西的保有量。这与你的目标有关。有了库存,就有“输入”与“输出”。而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机制就是“反馈回路”。
反馈回路又分两种,一种是正反馈回路,即自增强回路。它会使系统偏离平衡,即可能增长,也可能崩溃。马太福音所说的“有的给他更多”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自增强的可能是好的方面也可能是坏的方面,这个反馈机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推动平衡的变化。第二种是负反馈回路,即平衡回路。目的是为了使系统保持平衡,多了就减,少了就加。
一个系统中,会存在着多种正负反馈回路。解决问题,就是要找到起主导作用的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