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物质意识
矛盾的统一性 文艺复兴 功利
工业革命 一神论和多神论
共计1629字|建议阅读4分钟
1.
在意识和存在的话题中,争吵的最多的且长期没有没有定论的就是“存在就是真理”的唯物论,以及以“我思故我在”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论。
还有种说法,在之前的文明中是以意识为主的唯心论作为代表。在那个整个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以及未知的时代,人们对于世界的解释只能借助自己内心的想象构筑。
而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或者说正是基于你的意识形态的转变,一切讲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观点。
那么现在看来,世界究竟是唯心主义的,或者说,我们眼中的世界只是我们假想的世界。还是说世界是唯物主义的,是坚持实践出真知,强调事实和方法,并积极探索未知和创新。
如果说世界只是其中单一的某种形式,那么现实中应该不会存在那么多矛盾和冲突,最终只需要共同遵循这个原则就相安无事。
但事实好像并非如此,在工作中,我们常常希望通过只要做好自己,其他全然充耳不闻工作态度,那必然造成个人提升的天花板问题。
又或者是面对男女朋友之间的争执,你不去从内心出发,真诚地关心和理解对方,以解决双方的矛盾。而是一本正经地给对方摆事实分对错,那结果必然导致更严重的对峙。
像这些情况,如果单纯的按照唯心的观点而向内求索,而不去关心外部的环境,那么最终也只会失去在集体中持续和谐的关系。
而对于亲情和爱情等方面,一味的去按照唯物的角度去寻求解决之道,结果也只会引起更多的矛盾和激化。
那么面对这样左右为难的窘境,现实世界好像又不是简单单一维度的逻辑,而是双向相互矛盾交织构成的世界。作为我们每个个人,应该如何才能实现自我超越。
2.
因此,如果仅仅在合理性的角度来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很难说清楚哪一种是正确和错误的,他们都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和假设。
通过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第一,意识次之”,和唯心主义的“意识第一,物质其次”的概念。与其说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更像是物质和意识的矛盾。
回顾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在文明之初到工业文明之前的阶段,人类在自然和未知面前基本上是处在知之甚少的懵懂状态。因此,在这个阶段,通常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方法,也更多的是基于个人自身的感受和想象。
所以在那个时代,不管是现实中的哪种存在,都被理解为意识的产物。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何在此之初,人们更多的是崇尚宗教的信仰、一神论以及多神论。
而到了文明工业之后,同时伴随着技术科技革新,不管是对于浩瀚的宇宙,还是对于现实中方方面面的变革和便捷,从而让人们更加沉浸在物质的创造发明中。
因此,相信任何东西都是可以靠实实在在地创造出来,更关键是认为物质来源于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创造,而不再是神和外界的馈赠。从而文艺复兴之后,宗教神权渐渐淡出政治经济舞台。
由于这两种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的差距,从而造成了它们各自在不同时代下的角色和解决的方法。这也是我们所有争论的根源,而脱离各自时代背景,而空谈两种理论的优劣都是不成立的。
3.
其实,单纯地争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没有价值的,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在理解两者之间不同之后,如何将其应用指导我们在不同场景下解决特定的问题。
就像对于学习这件事来说,如果坚持唯物主义的人,他们会更加强调现实的作用,而对于没有办法立刻使用的知识则置之不理。因此他们会更加实际和功利主义。
但事实我们知道,很多学习是一次次个人反思成长的过程,期待速成当即见效的方式,不符合事物的底层逻辑。
同样对于唯心主义的人来说,学习是可以让自我认知水平提高,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但如果一直只追求形而上的理论,而不去在现实中积极的锻炼和践行,那么最终也同样是无法取得更大的价值效益。
所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相当于我们现实世界中两套解决问题的武器。
大多数人整日沉浸在两者之间的争论,以及用自己坚守一种方法,作为攻击另外一种方法的工具,并且把他当作搪塞个人的缺点和问题的挡箭牌。
而真正的高手是能够知道何时使用何种方法,从而提高自己创造世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