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们上学之日起,我们的家长朋友似乎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话语,那就是对孩子们的反复叮嘱,如: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课后和同学要好好相处,不要打架;回家写作业要认真,不要马马虎虎地应付完成;你现在小,就应该听大人的话;这个不能做,那个也不能碰……之所以如此不放心,其实是寻求内心的安心。似乎这么说了,孩子们就会这么做了;如果不这么说,孩子们就会忘记。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这样的话语,孩子们真的会忘记吗?不会!那为什么明明这样的话语于孩子们来说,已经熟烂于心,有的孩子依然会重复这样或那样的“不应该”呢?
我想,首先,我们没有遵循儿童的特点。童年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烂漫、最纯真的时光,是人的一生都无法复制的珍贵时光,也正因为此,童年的记忆在人的长时记忆系统里面总是最值得珍藏和最值得缅怀的。允许孩子犯错,是因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因不完美而真实;宽容孩子的一切,因为有时候我们只是朝着最为理想的态势去要求尚在成长阶段的孩子,却忽略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为需要的情感——尊重、理解、呵护、包容、鼓励。
以前看过这样的一个小故事:
上帝给了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
蜗牛已经在尽力向前爬了。
可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责怪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仿佛在说:“人家已经用尽全力了!”
我拉它,我扯它,
甚至想一脚把这个慢吞吞的家伙踹得远远的。
真是奇怪,上帝为什么叫我牵一只蜗牛散步呢?
“上帝啊,为什么呢?”
天上一片寂静。
“哦,也许上帝去抓蜗牛了。”
好吧,松手吧。
上帝都不管了,我还管什么啊!
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里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拂面,原来这夜里的风是这样的温柔;
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星斗眨着眼睛。
怎么以前没有看到呢?
哦,我突然间想起来,莫非是我弄错了?
原来上帝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其实,这里的“蜗牛”不就恰恰如同我们的孩子们吗?现在的他们,也许做什么都比较慢,也许离我们的期望值很远,也许有时候他们带给我们的是失望是无奈,但是对待他们,我们也可以试着去“牵”,不去拉,也不去扯,只是牵在手中,一前一后,慢慢地向前走,顺应他们的速度,调整我们的步伐,找到彼此间最默契的节奏。虽然这是理想的教育,但是我想,理想一点,总比对他们胡乱发火,让孩子不知所措好!所以,慢一点,等一会儿,也许我们能听到花开的声音。当然,这样的等不是漫无目的的等,等待的过程不是坐享其成的过程,那是不现实亦不合乎教育规律的。等待是一种心平气和的陪伴与守候,更是一种机智聪慧的引领与成长。
以上是我看王蕾老师的《教育,为了遇见更好的世界》摘抄下来比较有启发的片段,分享出来大家一起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