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第二章
一、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1.摘记更多的知识
2.读书方法的升级: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
事实上,大脑的记忆,靠的是将信息与旧经验联系起来。英国的莱斯特大学曾做过一个实验来研究人们如何记住事情:他们让实验对象观看一些名人的照片,比如成龙、张信哲、刘德华,然后在这个时候监测他们大脑中哪些神经细胞受到了刺激,然后再把这些名人在不同地方的照片拿给测试者观看。科学家发现,当实验对象看到同一个人出现在另一张照片里的时候,相同的神经细胞会受到刺激。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在看到新照片时,并没有为它单独开辟空间,而是调用以前的回忆,形成新的记忆。换句话说,我们记住新知识更好的办法是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
记忆宫殿法:构想一个我们熟悉的场景,把需要记忆的事情放到已经熟悉的场景当中。
3.放慢速度,让读书事半功倍
放慢速度跨界运用:安全驾驶(掉头、弯道、不熟悉的复杂路况、驾驶不熟悉的车辆);做决定时,类似三思而后行;走路(光线不好,横穿马路,湿滑路面,梯子,复杂路面,陪人--情人、小朋友、老人);说话(回答领导,首次见面,搞怪,处理冲突)
4.从读书到发现临界知识
当我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去观察---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我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应用在什么领域?
二、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具备的2个心态
1.绿灯思维
更高效的学习,来自更合理的学习方法假设。
习惯性防卫: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学现象。当我们感觉到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会受到挑战的时候,我们第一个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挑战和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敢反对我,和他干!这时候,我们的习惯性防卫就产生了。
我们为什么会有习惯性防卫呢?
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发展出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简单来说,就是别人出事,都是人品问题,自己出事,就是外部环境问题。所以,当我们自己遭受挑战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向外部找原因,当我们把外部原因当真之后,别人针对我们的意见就显得更不合理了
如何减少习惯性防卫的不利影响?
建立绿灯思维,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时,第一反应:哇,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
如何做到呢?需要我们有更底层的认识: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不再把对自己观点的质疑与自己这个人绑定起来。
真正的尊严是发现改进和成长的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2.以慢为快
“结硬寨,打呆仗”
快是结果,不是原因。前提是能够做到:“结硬寨,打呆仗”
首先,找到你要读的书对你而言的紧要之处。然后,花真功夫,掰开了,揉碎了,内化成自己的能力,最终打通知识的阻塞,实现融会贯通。
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
二八原理,把80%的时间,花在20%重要的问题上。
把时间花在重要的基本概念、有启发的观点和自己没有想明白的问题上,都是非常值得的。
学外语的推荐:《六个月学会任何外语》
三、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学习的本质上是一个改变我们假设的过程,因为我们所有的决策都是在自己的假设下做出的。
1.反思:提升知识掌握的层次
要真正快速学习,不是一上来就求快,而是先放慢,练内功。内功的基础,便是反思。反思不是总结,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
做事的顺序:做出假设→采取行动→产生结果
反思的顺序:观察结果(现象)→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
反思的三个作用:
a.发现知识误区:跳跃性假设
作者认为,未经理性思考、面对某种场景就立刻得出的结论,叫做跳跃性假设--跳开理性思考的环节作出的假设。
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是我们认为的真实世界。也就是说,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都是一种假设,而我们的假设是大脑对事实进行解读之后形成的。
事实→大脑解读→假设→行为
那么,如何发现跳跃性假设,让我们产生新的解决思路呢?非常简单:放慢思考速度,找到更合理的方案。
b.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
“损失规避效应”是指我们面对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面对获得时的快感。
如何产生新的知识呢?多问:
我过去还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我还听说过有其他人犯过类似的错或者做得更好的吗?
有什么相关的方法可以应用到这件事情中吗?
c.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看富兰克林自传,得到一个启示:提前设定一个期望的标准,然后每天反思,与之比较寻找差距!然后,我知道了企业管理中的“对标管理”的用武之地啦
训练反思能力的三个方法
a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
b把生活案例化处理
兰迪·波什 最后的演讲
c培养反思日记的习惯
流水账阶段
假设与初步反思
全新的假设:反思日记一定是有用的,只是我没有做对。
通过分类让自己思考生活
自定义最适合自己的日记方式
持续反思带来的隐形竞争力
a就是最初的假设,假设,记日记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有问题,那就一定在自己身上,是自己的方法不对。
b写日记能持续,是因为获得了正反馈。
我慢慢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甚至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2.以教为学
额外的价值:
a因为要教别人,就会督促总结发现知识阻塞,进一步打通已有知识。
b教别人的过程,是一个强化记忆和认识的过程。
c教别人后,别人提出疑问、质疑和新想法,会增强我们的认识。
具体应用:
a备课不能知道多少讲多少,而要为讲清楚这个问题大量查阅资料,购买书籍。b在备课中,一定要主动查询不同的观点和不支持自己结论的反面案例。
3.刻意练习
尽管专家级水平式逐渐练出来的,但是关键在于受训者必须通过训练掌握更高级的心理表征,才能真正有突飞猛进的进步。
元认知是对我们思考过程的思考。
刻意练习,就是提升元认知能力的过程。
元认知和临界知识,一个是思考的过程,一个是思考的工具。
省道型元认知:看到问题---大脑直接调用直觉、过去经验、情绪反应---决定采取的行动
高速型元认知:看到问题--思考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黄金思维圈)--解决这类问题可能用到的规律是什么(比如相关临界知识)---决定采取行动。
刻意练习的关键之处在于改变我们的思考过程:有意识地应用更高级的心理表征解决问题,提升元认知能力。
a刻意练习如何与临界知识结合应用
1.对基本核心知识划小圈:持续、刻意地进行大量专注训练。比如对基本概念、临界知识、知识阻塞等关键地方进行反复的探究和思考,直到把这个问题吃透,弄明白。
2.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能力单元:我们把掌握的核心知识彻底吃透,就能够和其他相关知识组成一个新的知识能力单元,整体使用。
3.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我们对核心概念都吃透并组合成知识能力单元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用认知框架将它们联系和正和起来。
四、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记录、定期回顾与付费购买
1.记录
如实地记录整个事情的发展过程---我们要尝试训练自己记录发生了“什么”,是“如何”发生的,而不仅仅是事后自以为是地去解释“为什么”,这将改变我们的很多认识。
如实地记录过程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时过境迁后,我们会根据现在的情况,扭曲自己过去的想法和对行为的解读!
认知失调:当我们的认知和行为不一致时,我们往往会扭曲我们的想法,使之符合我们的认知,从而减少“失调”所带来的不舒服。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
价值一:拥有丰富的材料拿来吸取教训,加速成长。
价值二:记录的时间跨度越长,就越可能让自己看到更深层的规律。
主动思考,挖掘看不见的关系
记录是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是一个挖掘看得见事情背后看不见的关系的过程。
记录除了对事情的经过、结果进行记录,更进一步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记录当时的情绪、思考过程、外部环境条件等。
a当时思考是时,我考虑这件事情的目标了吗?如果考虑了,当初的目标是什么?
b在这个目标下,我当时考虑了那些因素?现在看,这些因素合理吗?有遗漏吗?
c我当时为什么会这么考虑?各种因素中,那个条件发生变化,结果可能不一样、
d最后的结果和我的预期之间有什么差距?为什么?
2.定期回顾
回顾,让我们能够在平淡生活中创造惊喜。回顾是让我们过去的记录和反思价值增倍的过程。回顾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a周/月回顾
审视问题解决思路
1.本周或本月的目标与期望是什么?
2.实际情况如何,比预期好还是不好?
3.为什么?做的好的原因是什么,不好的原因呢?当时我的假设是什么?如果现在重新做,将会如何执行?新的假设有什么不一样?跨领域经验的类比与借鉴:思考自己遇到的问题可能与其他领域的那些问题想类似,他们用了什么解决思路和方法?他们的假设是什么?这个假设的原理是什么?对我认识问题的方式有什么借鉴?
4.总结经验
有效的假设,是在什么样的前提下有效的?我未来一定要记得避免不考虑条件地乱用这次有效的经验。那些假设这次验证是错误的?那些行为是未来要坚决避免的?那些假设是这次想到或者借鉴的,接下来要尝试应用的?
b年度回顾---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激发灵感
年度回顾并不是年终总结,而是以年为时间跨度进行反思。能够帮助我们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下,更容易看清错误的根源,从而更好地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五年以上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
时间线回顾法:
3.付费购买
1.提升学习内容的质量之“买书”,书就好比我的一个私人顾问一样,如果我们身边随时都有合适的顾问,对于我们提高认知效率就是极大的帮助。买书,是为了更快速地提高学习效率。
2.增加有效学习的时间之“买时间”
a虽然一天24小时不能改变,但是我们能想办法增加用在学习上的时间比例。
b遇见很喜欢的专家谈论我关心的话题,花钱去现场,因为要了解对自己有价值的人和观点,现场感以及获取信息的速度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