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但又无时无刻不发生着巨变的时代,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猜测到下个瞬间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从目前圈层中的轨迹去发现前往未来方向的轨迹。正如凯文·凯利在《必然》一书中所说:“这些力量并非命运,而是轨迹。它们提供的并不是我们将去往何方的预测。它们只是告诉我们,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向哪些方向前行,必然而然。”
大多数人似乎只能看得到眼前景象,人们似乎觉得眼前看得到的才是真实存在的,而对于那些现阶段看不到发展趋势的事物永远都持着怀疑态度。就像KK(凯文·凯利的简称)在书中所写到在互联网刚刚出现发展成型的初期,多数人对此发展持消极态度,甚至是网络专家克里夫·斯托尔认为网络社区有违常识,更有各种各样的期刊文章批判网络的不可能。可现如今当下的事实告诉我们那些否定都按照轨迹将不可能变为了现实。就像几十年前我们无法想象当下我们可以出门不带现金;无法想象我们可以在网络上买到几乎所有自己想要的;更无法想象会出现人工智能这种东西来替代我们人类完成一些事情。
我很清晰记得KK在文章中说过这样一段话:“纵观历史,从来没有哪一天会比今天更适合发明创造。从来没有哪个时代会比当前、当下、此时更有机遇,更加开放,有更低的壁垒、更高的利益风险比、更多的汇报和更积极的环境。”我的理解是我们不要在一个事物新生的阶段就急于去否定,因为没有人可以预见未来,去完全权衡把握一件事情的发展趋向,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握住当下现有的轨迹去发展而不是去猜测。
KK在《必然》一书中用十二个现在进行时的分词来描述他所认为的轨迹。这十二个词分别是:形成(Becoming)、知化(Cognifying)、流动(Flowing)、屏读(Screening)、使用(Accessing)、共享(Sharing)、过滤(Filtering)、重混(Remixing)、互动(Interacting)、追踪(Tracking)、提问(Questioning)、开始(Beginning)。我阅读了书的前半部分,KK在每一章节都运用理论加实例的述写方法,将每一个词都阐释的很全面。当互联网已经全方面进入了人类的生活、人工智能出现并开始帮助人类完成某些工作、信息流在不断形成、数字化阅读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共享时代的来临的时候,我们该明白,这是一种发展轨迹,而这种轨迹会让我们明白我们前行的方向。KK认为他所叙述的这十二个词互相之间是具有联系的,他在绪论中说:“分享既促进流动又有赖于流动;认知需要追踪;屏读和互动不可分离;这些动词本身就在融合,又都处于成为的过程中。它们构成了一个运动的域。”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或许要“敢想”一点,也要更具有前瞻性一点。所谓的前瞻性并不是说要完全预测未来,而是要从现有的事物中发现一种未来发展趋势,因为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讲,“变化”是必然的,是永不停止的。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在不同的时期,促成变化发生的机制不尽相同,在当下促成每一项显著变化的核心变成了科技,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如今每一次发生的变化对我们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凯利·凯文在书中说道:“不断变化不仅仅意味着事物会变得不一样,它也意味着流程——变化之引擎——比产品更重要。”
生活在这样一个变化万千的时代,我们该去重视从前不放在心上的那些变化。科技仍旧在发展,我们处于数字化的时代,但我们无法预测在五十年以后科技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而这样的变化又会把我们带到怎样的轨迹上,这样的轨迹又会告诉我们人类在更遥远的未来将会向哪些方向前行,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