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变得越来越容易,但很多人有疑问,分享真的很好吗?
每天那么忙,要上班、要学习、要娱乐。分享需要去准备、去磨合,还可能会因为分享的不好而受到批评的声音,既然那么难,为什么还要分享?
樊登老师说:分享就抱着你是送礼物的心态去分享。观众没有那么关注你,可能他们听过后想想就忘了。最多讲的不好,被吐槽一下。
分享是最好的利己,人都是懒惰的,我们的大脑能够不思考就不思考。因为有分享这样一个展现的机会,出于面子原因,你怎样都会好好思考回顾。同时好的分享是一件利他的事情,如果你的故事经历有幸带给他人启发,发生改变,这是最好的结果。
关于如何更好的分享,介绍以下3个分享的魔力法则,让你的分享好听有料。
001讲故事
干货文章看得越多,越喜欢讲道理,特别是那种自己听来想拍拍脑袋,感觉特别有道理的话。但常常会发现听的人和讲述的人根本不在一个频道,最后的结果就是该配合你的演出我尽力配合,微笑、点头、赞同。但是很难说到一起。
产生这个的原因说到底是听者和讲者没有共同的场景,道理只有在特定的场景下才能够产生感悟。故事最擅长就是场景设定,把你和观众放在同一个环境之下,这个时候你们感同身受,很容易把观点传递过去。
初级写作讲道理,高级写作说故事。
002 寻找痛点
作为一个写作迷恋者,一直喜欢写。从前最喜欢写感受,不论伤春悲秋还是今日干货,沉浸在自嗨氛围里面无法自拔。
想要写作,其实是想要被看见,被认可、去影响。由于自嗨的因素,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人有兴趣了解你生活里的一地鸡毛,读者想要看见自己。是否可以通过阅读你的文字,让自己变得更好,分享当然也是。
明确听众的痛点,也是给自己定位的一个过程。我其实很喜欢随意的感觉,最近却发现自己不是喜欢随意,其实是懒惰。都想要写出大家感同身受的文字,用自己的文字去影响别人。不想去研究听众的特点,只是觉得这个很费时间和精力,哪有自己写写写简单开心。
明白接触一件新事物,总会不停的去突破自己不习惯的事物。寻找痛点,是写作者、分享者必行的路程,这个懒最好还是不要偷。
003 引入痛点,制造认知反差
看一篇文章、听一场分享,我们都是在寻找解决痛点答案的过程。
关于时间管理、解决拖延症、如何与人沟通等,大道理早已经被说的烂大街,如果一直顺着原来的流行思路,你的分享也会被淹没在流行里面。
面对痛点要结合熟悉信息和新鲜事物,有让别人眼前一亮,不由感叹原来还可以这样啊。
分享是一个动词,更多分享魔力需要你去做过后,才会让分享长在你的身体里面,利他是最好的利己。
我觉得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都应该学会去分享,不论是去写还是去演讲,每一种热情都应该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