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的巴菲特已经干了十几个行业,比当下中国社会绝大多数30岁左右的年轻人阅历都要丰富。当然阅历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思维方式,学习方式。
今天,聊聊巴菲特16岁的时候是怎样学习的。那时巴菲特是个高中生,但是不要小看这个高中生。因为,他已经有了生活经验的积累,在脚踏实地的积累财富,更重要的是他的学习全都是实战型的。不久之后,他大学毕业之后的几年时间,将实现财富自由。
从6岁卖口香糖开始,巴菲特的钱都是一分一分攒下来的。
16岁之前,巴菲特最稳定的收入来源是卖报纸。利用早晨和下午放学之后的时间,直到15岁的时候,他通过卖报纸赚到的钱已经达到了2000美元。这在1945年的美国来说,是一笔大钱。
他花了1200美元买了一块40英亩的农场。一位农户租下了这个农场,利润共享。巴菲特当上了农场主。一上高中,他的自我介绍是这样的:我是来自内布拉斯加的沃伦巴菲特,我有一个农场。当然,除了关系最好的小伙伴儿之外,大家都受不了他。
巴菲特除了稳住自己的收入来源之外,他不断尝试更赚钱的事儿。
16岁这一年,巴菲特迷上了赌马。跟同学和同学的妈妈去了几次赛马场,他发现赌马能赚很多钱。这是一项利用知识和信息作出判断的技术,正是他擅长的事儿。但是巴菲特年龄不够,没有资格下注。怎么办?他的办法是不直接通过赌马赚钱,而是靠卖信息。
巴菲特拉上一个小伙伴儿——拉塞尔,在赛马场上捡拾别人丢下的票根,偶尔能捡个漏。赛马场上很多人都是新手,这些新手的经验就是在电影里看过赛马。他们买中的马只跑了第二、或者第三名,他们会认为赢不了钱,随后就扔下了下注票。但是,有些比赛的场次是有争议的。有些比赛在争议判罚之后,原本第二名、或者第三名的马就变成第一了。这时候,巴菲特和小伙伴在赛马场上捡的的票根里就产生了财富。
但这个财富很不稳定。巴菲特把收集信息的过程当做玩耍了,中了奖,完全是意外之财。
巴菲特在赛马场上看了许多马经。这些马经告诉人们如何赌马。巴菲特发现卖马经可以赚钱。他已经收集了许多赛马的信息,然后大量的研究别人写的马经,他对赛马的理解飞涨。他和小伙伴照着别人的书,在自家地下室攒了一本马经,叫做《稳健之选》。
当然,小孩子写的马经不太可能是最畅销的。有一本叫做《蓝色马经》的东西卖的最好,价格也比较贵。巴菲特的《稳健之选》卖的便宜,属于打折商品,25美分一本。他们成功了一阵子。没过多久,《稳健之选》在赛马场上禁止出售,因为管理人员能够从更贵的《马经》上面获得分成。
巴菲特卖的《稳健之选》在销售上虽然是失败的。但是,他钻研之后产生的产品是成功的。他已经赚到了钱。他是怎么做到的?
第一,收集信息,别人赌马的票根。
第二,收集别人的产品,比如《蓝色马经》之类的东西。同时,也完成了市场调研。
第三,制作自己的马经。
第四,开卖。
这个卖马经的事儿不能持续的赚钱,不是因为他的能力不行。而是因为年龄和社会阅历造成的。
在马经这件事儿上,巴菲特完成了轰炸式学习的全过程。专注,大量收集信息,结合别人的著作进行研究,做出自己的产品,马上进行检验。
马经的事儿虽然不成。但是可想而知,巴菲特从这个经历中已经获得了能力增长。训练了学习能力,并得到了实际的检验。
同一年,巴菲特随着父亲工作调动,从奥马哈搬家到了华盛顿。巴菲特继续利用课余时间研究赌马。这一次,是学习上的升级。
他知道图书管理有许多关于赛马的书。他跟父亲霍华德说,
“我想你去把图书管理所有和赛马预测有关的书都借出来。”
注意这句话里面的关键词:所有,都。
你有没有见过周围有哪个人,把某个领域所有的书都借出来?或者都读过?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人,你就知道,这是成为专家的节奏。这样的人要成事儿!你最好靠近他,跟他建立联系,成为好友,成为伙伴。当然最彻底的是,最好你就是这样的人。
这句话说明,巴菲特在16岁的时候,不但早已习惯了主题阅读——就某个主题的大量阅读。而且已经开始了专题研究。
这就是轰炸式学习,在一个领域迅速成为专家,必须做的事情。
你会问,凭借阅读几百本书就能行?
关键就在这里。很多人认为不行,所以他们就不去做。
细想一下,你会发现:如果一个人有魄力、有格局去读一个领域里所有的书,或者大量的书。那么这个人的行为绝不仅仅是看书那么简单。例如,巴菲特。
除了拿到大量有关赛马的书,巴菲特把所有过去的赛马记录都买回来。这些很便宜,因为在许多人看来,过去的记录不重要。
他说:
“我要做的就是看这些书...我会查看这些记录,第一天用我的预测方法进行预测,第二天看是否有效。我每天都测试自己的预测能力,测试我脑子里所有不同的系统方法。”
这里又出现了几个关键短句。
第一,我做的就是看这些书。
巴菲特把书借回来,是用来研究的。不像许多人,是收集狂。在互联网时代,大家喜欢收集各种文章,各种电子书,各种资料,各种资源。收集的时候很疯狂。但做研究的没几个。
第二,每天都测试自己的预测能力。
人是一种预测动物。所有的人都是基于对未来的预测来决定当下的行动。但是有几个人测试过自己的“预测能力”呢?而且是,每天。显然,这样的人很少,几乎是罕见。仅仅是意识到要训练自己预测能力的人,都很少。
有些人善于把握机会,有些人让机会从身边溜走。差别就在这里:没有大量收集信息,不去消化信息,没有训练自己的预测能力。
很牛的人不但做这些事情。而且做的极端,例如巴菲特的“每天测试自己的预测能力”。
第三,测试我脑子里所有不同的系统方法。
你的脑子里有系统方法吗?
巴菲特有。而且不止一种。他可能是从捡票根、看赛马,类似这样的第一手经验、第一手资料,在加上自己的想象,获得了系统方法。也有可能是从那几百本书中获得的系统方法。但显然,他的脑子里不只有一套方法,而且途径不止一个。
许多阅读量大的人,在脑子里也是有很多道理和方法的。但是,遇到事情就麻爪,不知道如何做判断,也不知道怎么办。就像诸葛亮所说,“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巴菲特有了一堆方法之后怎么办?他测试,测试脑子里所有不同的系统方法。
果然,经过这番测试、思考和观察之后,巴菲特不但发现了有关赛马的大量细节规律。而且发现了两条普遍性的规律:第一轮赛跑结束之后,没人会就此罢手;第二,不要以为输到底还能把钱赢回来。赛马场靠的就是人们不断的下注,直到他们输钱为止。
巴菲特想了一个问题:难道一个出色的专业赌马人不能有效的利用这些规律,并赢到钱吗?
这又是一个专家式的思维:设想一个专家会怎么做。
16岁的巴菲特虽然还没想清楚这个问题。但是,他又在赌马这件事儿上找到了赚钱的新办法。
华盛顿赌马的人更多。巴菲特靠第一手资料,还有几百本书的研究,整理赌马笔记。他把笔记卖给那些想要赌马的人。这是他“最喜欢的赛马游戏的一部分”,他可以得到15%的利润而没有任何风险。
显然,巴菲特不是以赌马为业,他做的是投资。赌马的不确定性太大,而投资不同。虽然业务内容不同,学习主题不同,但是,巴菲特在投资这件事儿上几乎用了一模一样的精进套路。
巴菲特赌马的这个经历,告诉了我们一件非常重的事情。高手是如何对待学习,以及如何如何学习的!
人人都有梦想。现代社会每个人的公共梦想就是财富自由。所谓财富自由就是不再为了赚钱而做事情。或者赚钱不再是对自己思想和行为的约束。现代社会建立起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提供了大量的机会,所以这个梦想对于许多人来说不再是空想。
但显然,在可预见的未来,绝不是每个人,甚至不会是大多数人都能实现财富自由。
同样显然,实现财富自由人的与没有实现财富自由的人会有本质的差别。
除了愿望特别强烈之外,比如,他们或许会在某一天下定决心:
在专业方向上,先看它几百本书!
我是核聚,我的订阅号“核聚”(hejupai),这里有个“读人读书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