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越来越有感触,学习心理学不仅限于自我救赎,还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看事物本质更清楚一点。
今天想来写一写我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感触。
1.
之前李笑来老师在知乎上有一个讲座,是说阅读的密度,且阅读最好按体系来。我记得他说每天要至少保证一小时阅读,体系中大概记得心理学,经济学排名靠前。
而我也一直认为,遇到困惑了先去书里面找答案,这是比较实用的一个好方法。
《少有人走的路:心灵地图》是这个系列的第四本,这本书有一句推荐是这样说的:这本书迫使我用不同的方式来看待现实——一种更广阔而有意义的方式。它补全了我失落的一角。
单是看到这一句,就很吸引我。看完第一章,作者的观点是爱护心灵,聆听心灵,而不是抱着着急解决问题一样的心态。
作者说要对自己的心灵好奇,即使你认为是让你困惑的,痛苦的,想马上改变的,也要抱着好奇,这也需要一个反思和欣赏的空间。
我还想到了觉察,了解,慈悲。这样再来看此时此刻的心灵体验,也就不一样了。
因为首先不评判,不急于否定或者摆脱,而是对任何心灵表现形式好奇,这才是我们爱护心灵的重要方式之一。
2.
我理解为,首先好奇,才会有关怀,有爱。因为最终滋养心灵的,也是来自于爱。
比如这里又再次想到了无条件抱持孩子有多重要。之前听一个心理学讲座,说豆瓣上有一个恨父母小组,里面全是恨父母大孩子,或许一开始我们不理解,但这也会让我又很多感触。
比如有的人长大了莫名会胃不舒服,讲座作者说,那很可能是因为身体的遇到情绪时候的自我保护,比如,父母吵架,孩子吃饭的时候有紧张情绪,胃就不会工作了,要随时准备好应激状态。
其中这次讲座,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点是,当孩子小的时候,遇到事情,委屈,害怕,过来第一时间抱父母大腿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在,一定要无条件抱起来,让他知道无论他做了什么,遇到什么,你一直都在,都接受他,爱他。
也是因为这一章的阅读,我对自己更宽容了。
是宽容,而不是着急解决,摆脱。就像武志红说,要让情绪完完全全穿过你,它会来,你观察它,接受它,好奇,关怀,它对你的生命来说也有其存在的意义,这样,它会变成生命的礼物。
3.
学习心理学,还学到一个点对我有影响。
之前和菜头谈写作的时候,说到,你没有你认为的那么重要。你写的越是认真,读的人也就越少。文字也好,其他我们进入他人生命的方式也罢,只是他人每天面对的无数事物中的一件罢了。
除了让我明白耐心积累的重要外,我还从这里读出来,我们其实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重要。
如果学习了心理学知识,再来理解就很容易。一些事情只要我们理解了,就可以帮我们看清事物的本质,更正确的认识自己,更有智慧的生活。
得到上刘嘉在他的心理学讲堂里讲过一个心理学实验,就是聚光灯效应。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无论走在那里,聚光灯永远都是在打在自己身上的。其实这也是自恋。
明白了这些,就更多一点释然了。
就像看完《少有人走的路:心灵地图》前两章之后,我觉得用关怀,好奇来觉察一切境遇,真如美国心理学家说的那样:当你用这样的眼光来觉察,来看待现实,你会发现,它补全了你曾失落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