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因为停电的缘故,和自己做了个小测试,不玩手机,只接电话。
这天,没有刷不完的朋友圈和微博,也没有太多负面新闻,一直到下午6点,看完一本书,收获是满足,因平时看书都是很慢,总抱怨没有时间。看完之后,才发现其实一本300多页的书,要在一天内看完也是很容易的事。
这天没打开过微信微博知乎。对应的用钢笔写下读书笔记,这样的满足感,比在朋友圈收获的点赞要多太多。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适应去用朋友圈来表达情感,从吃穿住行还有喜怒哀乐。最开始的朋友圈是很单纯的表达情感,到后来微商的兴起,翻看朋友圈都是铺天盖地的广告,再到各种拉票,还有点赞之交。
你会觉得自己有很多朋友,但实际上你走出去,你在路上碰到对方,说不定会招呼都不打,因为大家在现实很可能是陌生人,习惯于网络上的热络。
▼
你会从早上起床开始刷新,上班路上,工作之余,午间休息,下班回家,朋友聚会,晚上睡觉,要刷到最新的页面,才会安心睡去,害怕自己错过最新的资讯。
前天没玩手机,回家打开网络,看到了100多条信息,有3条让帮忙点赞,另外有群里唠嗑,朋友圈停留在早上出门的时间,一路刷下去,还是没有太多收获,无异于平常的状态。
▼
有的人会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每一次拍照会找准角度,精心美颜之后PO在朋友圈里面,收获点赞,内心会无比的满足。你会拍一本书,但真正看完的有多少,你会去一看一场话剧,分享朋友圈,但真正投入进去看的有多少。
也有人是消极一面,很多时候,你在朋友圈的无病呻吟,刚开始大家会关心你,久而久之就会变得像个祥林嫂,整天自怨自艾,谁都不喜欢这样的负能量吧。
你会透过朋友圈艳羡别人的生活,过得怡然自得,回想自己过得日子太过寒碜,会无意识的做比较,然后内心的空洞再次被放大。
也有情侣,会喜欢晒,比如,今天送了什么明天送了什么,偶尔的一次大家都会觉得幸福,天天如此,就会觉得狗粮撒太多会腻味儿。
朋友圈,真实一面少之又少。面具下的灵魂,是孤独的。你会透过朋友圈去看到别人的世界,但无法苟同感同身受。
▼
身边有位优质女青年,她在使用微信还有各种社交软件。她学英语,在很久之前会看到她每天背完多少单词,并分享到朋友圈,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看到动态,最近看她分享单词量已经是8000多,问了才知道,哪有那么多时间刷朋友圈,白天上班,下班还要抽空背单词,原来背后一直在努力。
在健身房认识的一姑娘,她会偶尔分享健身成果,比如一个月的坚持有马甲线了,2个礼拜的拉伸,韧带更柔软了。你所看到的马甲线不是朋友圈晒出来的,也不是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有的,背后的毅力汗水只有她自己知道。
还有位妹子,很多人喜欢她的文字,但也会好奇怎会有那么多想法还有时间去码字,她不会晒电影票,但是会每个月把看完的电影通通写成影评,看完的书,做好读书笔记。别人在空虚无聊刷朋友圈的时候,也许正是她埋头思考码字的时候。
这些才是我认为的正能量啊。
▼
其实最开始使用日记本,QQ,到人人,微博,微信,还有豆瓣,知乎,这些社交软件都是在找一个地表达情绪,以后或许还会出现更多的平台供应大家。
我的观点不是认为朋友圈不可取,也有很多微商在朋友圈收获了好事业。也有在大家的点赞之下倍受鼓舞,重新振作。可是渐渐当朋友圈已经开始变质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已经被它捆绑太久。重要的人重要的事,会给你打电话找你。会和你面对面交谈,促膝把酒欢。
借用冯唐说过的一句话:最喜的是在一个有雨有肉的夜晚,和你没头没尾分一瓶酒。而不是透过冰冷的字幕来调侃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