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区建国路小学郑炜娜
为了贯彻落实西安市教育局关于“名校+”工程的改革举措,建国路小学“名校+”与仁厚庄小学实现深度融合,名校引领,“+校”奋进,多种举措,帮扶互助,促使教育联合体各项工作迅速提升。这期间,许多老师为之做出了努力,也涌现出了一些感人的帮扶故事。2020年5月,建国路小学语文市级教学能手郑炜娜老师被派往仁厚分校驻校教学帮扶,通过听课议课、教学研讨、示范讲座、跟班指导等形式,从课堂教学、教师成长、阅读写作、班务管理几方面对老师们进行全面指导,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专业成长范式,有力地推动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来到仁厚分校,郑老师首先成立了仁厚分校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微信群,凝聚人心。与老师们交流得知,这八位青年教师都是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她们大部分教龄不到3年,有两位是硕士学历,其余六位都是全日制本科学历,文化程度高,有教育追求,渴望成长,但是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单一,对教材和学情的把握不够准确。希望在文本解读、教学设计、教学教法、课堂组织和班务管理等方面得到具体的指点。
依照老师们的诉求,具体的帮扶计划出炉了:1.每天安排一位老师上研讨课,两节连上,完整呈现一篇课文的教学,课后及时交流反馈。2.每单周周五进行大教研活动,共同交流一周来的听课感受,教学问题及自己的思考与实践。3.每双周周五由郑老师进行示范课教学及主题讲座。4.对新参加工作的三位班主任进行跟班指导,每班一周。
一、学思相间“真”教研
我们常说教育的核心就是“唤醒”,那么老师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呢?如何唤醒青年教师对专业成长的渴望,对课堂教学的钻研精神呢?郑老师把帮扶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当大事来做,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青年教师。听课之前自己先熟悉教材,研读文本;听课过程中认真记录过程及感受;听课后与老师深入探讨,分析得失,每一个环节都扎实认真,引领让老师们真真正正地做教研。为了推动老师们深入反思,激发她们的钻研精神,郑老师每次听课后都要撰写一篇教学随笔分享到学习群,在郑老师的带动下,老师们也纷纷开始写起了教学随笔。
杨倩老师写到:“我也经常把“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路人”这样的口号挂在嘴边,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很难。郑老师告诉我“自己培养自己”,只有当我们作为教师的角色不断思索,不断进步,才能慢慢地担得起“引导者”这样的称呼。只有多学习,多看书、多倾听、多反思,才能真正地上好一节语文课。”
赵文菁老师写到:“想想自己从教以来,没头苍蝇似的乱闯乱转,只重视教学的方式的多样性而忽视了教材的系统性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成果的积累。正如郑老师所说,如果一个语文老师没有持续的阅读与写作实践,又如何能够真正教好语文?很庆幸,在这一年能够遇到郑老师,得到郑老师的指导,感谢郑老师的鼓励,从现在开始,一切都不算晚。”
于洋老师写到:“通过这一次的交流,真的是让自己受益匪浅,好似迷航的船只寻见了灯塔。内心不禁窃喜,我还有“救”。特别感谢郑老师对我的耐心指导,郑老师对课堂教学的独到见解和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让我深感钦佩,下来我会慢慢地消化、不断地实践,相信我也能用灵动的思维驾驭课堂,给学生们营造一个乐学课堂。”
郑老师用认真严谨的教研态度和热情无私的帮扶情怀,潜移默化地向青年教师们传递着一份责任,一份信念,一份情怀,一种精神。那就是对教师职业的使命担当,对教育人生的美好追求,对班级学生的无私热爱,对教育教学的沉潜钻研。
对于青年教师,需要不断鞭策,同时也需要不断鼓励。每次交流,郑老师总会用鼓励的话语给老师们信心,群里经常都能看到郑老师暖暖的赞扬:
赵文菁老师站在讲台上是自带光环的,她有着很好的亲和力与感染力,生活化的语言和愉快的课堂组织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课堂评价及时到位,师生互动自然融合。听完她的课,我没想到这是一位仅有三年教龄的非师范专业的老师。三尺讲台,她选对了,这里,将是她梦开始的地方。
于洋,一位浑身洋溢着洒脱,阳光,率真的东北姑娘,一位用心,求真 ,善思的青年老师,从她的课堂和文字中,读出了她对专业成长的渴望,对课堂教学的思考。“相信我也能用灵动的思维驾驭课堂,给学生们营造一个乐学课堂。”只要不断实践与反思,相信她会用灵动的教学风格打造出自己的乐学课堂。
今天目睹了方园老师的辛苦和努力,心疼又感动,她的目光中满满的都是对学生的爱,她正在书写着一位小老师和一群小不点的成长故事,这个故事才刚刚开始,精彩还在后面,努力和孩子一起成长,相信坚持的力量,总有一天,我们会遇到庆典。
开展研课议课活动,让老师们畅谈一周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大家在交流与碰撞中互相学习启发,取长补短。开展《单元备课中的整合策略》主题讲座,让老师们明确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语文园地的不同教学价值,从单元整体入手来设计课时教学。她发现老师们备课缺乏单元整体意识,研读教材不深入,写下了一万三千字的详案,发到群里供老师们学习。青年教师们在集体研讨和示范引领中体会到了什么才是“真”教研。俗话说:“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相信在郑老师的带领下,这群朝气蓬勃的生力军一定会走得更远。
二、心手相牵“实”帮扶
作为一名有着二十年经验的资深班主任,她深知班主任责任的重大,所以班主任的跟班指导工作她丝毫毫不马虎。寇方圆和张琨是去年刚刚接手一年级的两位新班主任,工作中有不少困惑。为了让她们更好地胜任班主任工作,郑老师把自己当成一名副班主任,手把手地教。早上,她总是早早来到教室,组织学生早读,督促卫生打扫,发现问题,便及时沟通。眼操、放学,教室里总能看到她的身影。每天下午放学后,她都要和老师们聊一聊当天班级管理出现的问题,商议整改办法,促使两位老师不断思考,优化班级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成效。在郑老师帮扶下寇方圆所带的一年级二班班级常规越来越好,张坤老师所带的一年级三班在教室卫生、早读、放学路队等方面也有较大的改善。
短短的一周时间,寇方圆老师写下了近5000字的班级管理日志,她说,这是自己从教以来写的最多的一周,是郑老师教会她用写作记录生活,用写作倒逼自己成长。她在一周班务纪实中这样写到:
“短短一周,从郑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郑老师用她的实际行动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班主任的陪伴式教育”。对于后进生我总感觉力不从心,郑老师对双胞胎的激励式教育也是她传递给我的信号,教育后进生要有爱心和耐心,要多用鼓励的方法,多关注重视他们。以前很多被我忽略的学生和班级的细微之处,在郑老师的提醒下进入我的眼里,似乎视野变宽了视力变好了,比以前看到的东西多了许多。”
三、读写结合促成长
朱永新老师说:“阅读和写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两翼,专业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则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李镇西老师说:“自己培养自己”。所以,青年教师要想快速成长,阅读和写作是必由之路。郑老师深知这个道理,她自己也是在不断地阅读与写作中逐渐成长的。为了激发老师们的读书热情,她专门从家里背来厚厚的一摞专业书籍:《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线教师》《小学班级管理的38个妙招》《正面管教》等等供老师借阅。看到郑老师如此用心良苦,老师们也纷纷借阅,用专业阅读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就如郑老师所说:“读起来,写起来,你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后期还计划开展读书沙龙会,读后感分享。在阅读与写作中找到自己专业成长的链接点。用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创新学习方式,共同经历,彼此滋养。
在建国路小学“”名校+教育联合体”工程大力推进的今天,这样深度融合,帮扶共进的事例还在不断涌现。过去一年多来,碑林区建国路小学“名校+”教育联合体通过辐射引领,融合联动、共赢共进的办学模式。在教师培养、文化共建、学校管理、质量监测等各个层面开展了一系列常态互动。从“名校+”名师下校帮扶带动,到联合体学校跨校交流;从同学科的深度教研到语数英教学质量的统一监测;从大型活动的协同参与到各种资源的共享互通,逐步实现了建国路小学“名校+”教育联合体的共生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