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写文章,都想写得出彩,都想写出高水平的佳作。时常看到有的简友说,感觉文章不太好,私密了。为什么?就是怕别人笑话。其实,大可不必,在简书里,叽里咕噜一群文字爱好者,水平不一,起点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也不一样,我们为什么非得和那些高手去比对?
让我说,做好自己,该学就学,改写就写,自己开心就行,爱咋滴咋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别人不哄咱玩儿,咱就自己哄着自己开心,别和自己过不去,写什么样没人会笑话。
这是我来简书三个月最大的感受。杂文、散文、小说、游记、诗词歌赋,但凡你喜欢就努力写吧!你身边总会有一群好友为你点赞,高兴、快乐、开心,多好!
到目前为止,我是杂文、小说、诗词,散文都体验了一遍,陆续写出一百多篇文章,虽然文笔不咋地,但我发现还是有很多简友来给我捧场,阅读量也不算太低,早已经高兴得北都找不到了,每天睁眼看世界,闭眼想简书,做梦都在笑,似乎过于沉迷,有中毒之征兆——都是简叔惹的祸!嘿嘿!
在这里说起写作,咱是最没资格了,为啥?时间短,阅历浅,不会捧人傍大款。就靠着勤奋、率真,靠着那群火一般热情的简友们,也在简书里耕耘了一亩三分地,自我感觉挺好!
闲言少叙,进入正题。我只是把我的一些关于写作的感悟,分享给大家,有用就看看,没用就转转,权当聊天解闷。
我写文章可能和别人不同,我是先找好题目,再搜集素材。就像今天这篇,题目早已经写好很多天了。我经常是事先写好几个题目,配好图片,放在空间里,一旦发现好的素材,立马开写。为什么这样做?因为我深知一个好题目的重要性,我曾在别的文章里提过,一个好的题目就是一篇好文,对我来说的确是这样。
一位简友说得好,一个精炼的题目出现,往往预示着一篇好文章成功了一半。对我来说,精彩的题目就是灵感的再现。因此,我在选择题目上很费心思。
题目拟定好了,下面就是搜集素材。素材哪里来,在生活中寻找。如我的一篇小说《我叫李大胆儿》,其中很多情节,都是听来的。如李大胆上房挨冻,然后再钻被窝这个情节,就是很多年前听别人讲来的故事,被我用上了。
一位简友来信说,看到这个情节,我把嘴里的饭都喷出来了,太搞笑啦!生活中哪有这样的人?但这是文学艺术,要高于生活,对塑造一个好吃懒做的人,不思进取的人,很有帮助,就可以拿来用上。文字感染了人,使人愉悦,让人觉醒,目的就达到了。
再有,此文中诈尸环节,也是听老人讲的故事,感觉很有趣,就用在李大胆身上,不是正好吗?我最近写的小说《老瓜皮》,人物原型来源于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但他不是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我把几个人的个性特征,集合在一个人身上体现。就塑造了一个,嗜赌成性,想改又改不掉,不能彻悟的人物形象。塑造一个人,可以是北京人的脸,上海人的衣服,深圳人的鞋子,就可以组合成一个活生生的人物,这个人物就会个性鲜活,让人过目不忘。
我读过一篇小说《买碗》,就很有生活味道,至今其中的情节还在脑子里闪现。一个河南人,把“二百”说成“泪儿白”,一句小小的方言,在这里显得是多么纯正而有情趣,给小说增添了不少光泽。所以说,生活中的东西最接地气儿,还是拥有一双慧眼吧,在生活之中仔细搜寻!
素材,除了在生活中索取,也可以来源于读书,谈话,甚至聊天,你只要你多留心。我经常看朋友的文章,有时看着看着,一个素材就出现了。因为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不尽相同,常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可以换一个角度去写,同样也能出佳作。素材应有尽有,就怕不走心!
题目有了,素材有了,下面就是构建文章结构了。我经常是先写出文章的骨干,也就是提纲。尤其注重开头和结尾。要做到开头吸引人,结尾让人产生联想,要余味无穷。然后,把一些精彩的细节,填充到骨干里,让骨架有了灵性,让人物鲜活起来。
这样做的目的,是怕写着写着把某些关键环节给忘了。事先写出来,不至于丢三落四,文章条理性就好,显得流畅,不生涩。否则,别人看了,就如七拼八凑的一样。
我给这种写文的方法叫“填充法”,尤其在写小说的时候,经常使用,多次受益,竟然屡试不爽!但有的时候,整篇文章已经打好腹稿,我嫌写提纲麻烦就直接开写,因为成竹在胸,所以也能顺理成章。
当然,每个人风格迥异,习惯有差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以上仅仅是自己的一些,浅显拙劣的看法,实在难以成文,权当日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