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看见简书上有很多优秀的作者,他们就像农民一样默默耕耘,不问收获、不计得失,他们坚持写着文章,既不不投稿,也不不宣传、运营,只是一个人独自写着自己的文字。有的人一写就是一年、两年、五年、十年。在无数个夜晚,闷头写作,也不问结果,只是写,写,写,不停地写。没有报酬,没有掌声,没有鲜花,有的只是坚持。而且他们的文笔优美、构思精巧、富有想象力和哲理,只不过在这个以“快餐”“速食”“心灵鸡汤”为主打的文学作品的汪洋大海,他们的思想比较深刻的文章基本没有多少观众。而且在美轮美奂的影视作品冲击下,人们对一段段枯燥的文字越发没有耐心。不过,他们孜孜不倦书写着,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如意的地方。
在别人眼里,他们可能是守得住寂寞,耐得住等待,真是不容易。但是在他们心中,其实只是在守护自己心灵的一方净土,乐在其中。不是做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回报的,如果只是单纯地喜欢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让人忘记了功利。在写作的过程中深刻地剖析着自己人性中的弱点,分析世间百态,静下心来感受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即使我们慢慢老去,因为文字使我们变得优雅而从容,让我们在衰老的过程中拥有一份安详的美丽。我们在文字中守住心灵中的那份净土,那里有我们心底最柔软的部分,记录着生活中让人感动的一幕又一幕,记录着不曾遗忘的一段又一段的深情。
在这个喧哗的时代,一个人静静地写字,静静地读书,静静地思考,静静地发呆——似乎是一种傻气。傻傻地沉入自己无穷无尽的想象中,然后,把那些若有若无、时断时续的感受记录下来,当一篇“豆腐块”文章出来的时候,他们总傻傻地要念给亲人来听,即使连最亲近的人都露出了嫌弃的神色,但是他依然摇头晃脑地大声诵读,更显得傻里傻气的。写作原本是件枯燥的事情,然而,你若赋予它感情,倾注了自己大量的爱,那么这件事情就会变得非常可爱。于是,你在自己痴迷的事情面前也会变得很傻很天真。
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中写道:“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过于敏感往往就容易受到伤害,而钝感虽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却能让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烦恼,不会气馁,钝感力恰似一种不让自己受伤的力量。在各自世界里取得成功的人士,其内心深处一定隐藏着一种绝妙的钝感力。”苏轼当年得子,“洗儿”之外,赋《洗儿诗》一首:“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傻就傻吧!总比那些“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锋芒毕露的人强多了。
其实,立志要活出自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人是需要这份傻气的。不要等到人生的最后时刻再后悔自己一辈子没有找到令自己痴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