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还原了中国当代三个不同家庭在孩子高考这一年的真实生活图景,将中国式父母的“无私”与“自私”展现得淋漓至尽,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深深的窒息。
01
三个家庭、三对父母、三个孩子。
备战高考的紧张、日常生活的满地鸡毛、家庭关系的剑拔弩张,每一幕都好像在重演当年的你或我。
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和乔英子一样,有一个占有欲和控制欲爆棚的家长。
或者是世界上另一个季杨杨,在日复一日的“无陪伴”中和父母渐渐疏离,宁愿把自己藏在厚厚的铠甲之下,独自与世界对抗。
后来怎么样了呢?季杨杨依然叛逆自我,在老师、学生、家长面前控诉父亲,给了父母极大的难堪。
乔英子在妈妈的钳制下走向崩溃,开始整夜整夜地失眠,最终在跳河之前喊出了那一句父母最不愿意听到的话。
唯独主角方圆和童文洁一家,他们的孩子方一凡,除了不爱学习,实在是挑不出第二个毛病来了。
妈妈把外地的表弟接来照顾,他全然不觉得自己家里来了一个“入侵者”,马上就转换了“哥哥”的身份,帮助弟弟适应新环境。
学习成绩不好,动不动就挨妈妈吼啊揍啊的,也从来不放在心上,转眼就跟个没事人一样嘻嘻哈哈。
最大的烦恼大概就是妈妈不让他参加艺考了吧。
但方一凡多幸运啊,还有爸爸支持他的梦想,父子俩瞒着妈妈找老师、报培训班,随时都准备着站到同一条战线上。
中国式家庭关系危机四伏,鸡飞狗跳是生活的常态。
但方圆一家,却总能在这满地的鸡毛中发现一根又一根的漂亮羽毛。
02
剧里的三个孩子,没有一个不是被富养着长大的。
乔英子,家里有五套学区房能收租,海参、燕窝不间断,8000多块钱的乐高随便买。
季杨杨,父亲是区长,母亲娘家富裕,考完驾照舅舅随手就给了一辆法拉利跑车。
相比之下,方一凡顶多是个普通中产家庭的孩子。
但乔英子自我压抑,季杨杨自我封闭,只有方一凡活得自由。
物质上的富养只能保证孩子生活条件的“不匮乏”;精神上的富养才能滋养出一个丰富的、健全的灵魂。
幸福的原生家庭能够培养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方一凡就是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在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父母充分的爱和充足的耐心,给予了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和生命活力,使他对生活永远保持着向上的力量和赤诚的热爱。
在郑渊洁的小说《智齿》里有这样一个情节:10岁的梁新被老师误会了偷同学钱包。小女孩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要给我父母打电话“。
相似的场景,我们小时候都遇到过。
在学校被老师误会、与同学闹不和等等,但大多数人都不敢找父母。
因为我们怕挨骂,我们甚至不能确定父母会不会相信我们、会不会站在我们这边。
你一定也有过很多次这样的困惑。
做错事情的明明不是我,却总要遭受父母开口第一句的数落。
“人家怎么不欺负别人,只欺负你?”
“老师怎么不说别的同学?一定是你做错了!”
居高临下的家长视角、不分青红皂白的责怪,在孩子心里不知道埋下了多少芥蒂的种子,而他们却全然不自知。
如果我们今天活得像一只竖着刺的刺猬,对外界充满戒备。
那这当中一定有很多根刺,是父母当年亲手扎上去的吧。
03
我有一个朋友,父亲经商,家境优渥,却又好像从来没有得到过来自家庭的富足的“爱”。
从小到大,她妈跟她说得最多的,就是当年要不是有了你爸爸妈妈早就离婚了,妈妈这辈子都是为了你。
轻描淡写几句话,就把夫妻不睦、婚姻失败的枷锁套在了孩子身上。
在她成年以后,妈妈又时常流露出当年没有离婚的后悔。
导致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自我怀疑,如果没有她,妈妈是不是就可以过更好的生活。
后来高考填志愿,她毫不犹豫就报了离家最远的学校,大小假期能不回家就不回家。
一直到现在,还有同学对她孤身一人在外地生活不理解。
但只有她自己知道,面对原生家庭带来的巨大的挫败感和自责感,逃离是唯一的自愈机会。
和一些穷其所有只为了能够逃离原生家庭的人不同,
对于精神上被富养的孩子来说,家庭是他们真正的后盾。
他们既柔软,又坚强。
他们爱得豁达,更懂得如何接受爱、表达爱。
他们活得自由,不需要向谁证明什么,也从不活在他人的眼光里。
在走向未知世界的这条路上,他们心中永远有光,脚步轻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