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刚刚跨入中年,已对大多的东西没有了欲望,也不知道值得高兴,还是感到遗憾。以前向往外面的光鲜亮丽与繁花似锦。走过一次可能是因为习惯了家里慢节奏的生活,亦或是自觉到了中年有些冲劲不足,渐而发现自己是个保守的人,或者是有恋旧的情节,就像银行卡的密码,我只会费尽心机记牢初始的密码,而不想改成容易记住的。又发现自己是与躺平不谋而合,躺平是去年的词,我又不能找到今年的心境。
我是觉得自己并没有放弃挣扎,几次权衡之下,我又觉得现在自己是特别谨慎的人,如果没有特别足的把握,不想做大的改变,或者收益不大,又不愿去挣扎努力。回来之后也觉得生活平静,虽然深处经济水平的两个极端,却也让我觉得有很多的相似,之前漫长的通勤时间,算下来居然和家里相差无几,虽然告别了地铁上的拥挤和吃什么的选择困难,却也不得不承受吃百家饭的将就与客气,虽然告别了合租房子,大多的时间却也是不大也并不舒适的居室。想想两种生活中我并没有改变许多,无论到了哪里我还仅仅是我。
因为种种反而让我心境平和,自觉上升的道路只有自身提高,实在找不到更高级的描述,只好说在哪里都是修行。这是我主观意识的考虑。
我让自己从非主观的角度考虑,从客观或者说一种站在天空看自己的表演方式看这个事情,觉得自己离开家的时候已经快步入中年,人生的大事还没有着落,如果没有太好的机会,博一下的风险太大,外界的经济大环境开始向下走,这种大趋势的不适合让我觉得前途渺茫。而且外面的立竿见影的工作大都是技术性或者机械性的,骨子里自觉是一个文艺创造思维的人,对于机械性的工作与生活总觉得别扭,自己又不是一个有冲劲的性格,而艺术与创作的工作又需要时间的慢慢积累。况且自己家里温饱不成问题,没有誓死一搏的必要,因此种种在疫情开始之前回到了家。也算幸运。
自觉擅长之处唯有读书写字,在家的节奏最是这样天生的频率,功利与我无关,朋友亦是生活。我总是拗了好久才有一次奶茶与炸鸡,就像在北京的时候尝不出KFC的美味,现在偶尔去一次市里都觉得那是景点一样的地方。这样也觉得蜜雪冰城是哈根达斯一样的快乐,也许我是在骗自己也许是我欺骗了味蕾。
好朋友都在我前后选择了出去,也有后面回来的,人生的十字路口大都不同路,有人陪一段也是惊喜。自己想做那个有车之人,能够有说有笑捎起一段,哪怕是放慢了车速前行。
我想如果我在人生的际遇没有突破,在经济与见识上也不能提高,就让我把做人的道理明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