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清明那天,上“大家坟”。这就是去上同族公共的祖坟。坟共有五六处,须用两只船,整整上一天。同族共有五家,轮流作主。白天上坟,晚上吃上坟酒。这笔费用由祭田开销。祖宗们心计长,恐怕子孙不肖,上不起坟,叫他们变成饿鬼。因此特置几亩祭田,租给农民。轮到谁家主持上坟,由谁家收租。雇船办酒之外,费用总有余裕。因此大家高兴作主。
以上是丰子恺在《清明》里的一段话,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先来说说这“祭田”。何为“祭田”?我特别问了度娘:祭田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个家族的公共田产,用来祭祀祖先、赡族等。清代方苞在 《教忠祠祭田条目序》记载:“安知衰残之躯,延至八十,亲见宗祠祭田之粗具哉。”《红楼梦》里的第一百一十回:“再馀下的,置买几顷祭田。”《清史稿·食货志一》:“祭田公地,一切免徵。建国初,赐圣贤裔祭田。
原来,这祭田就是旧时族人们特别为祭祀设立的专项基金。也就是在族田里划出几亩土地,或者购置几亩土地,用这些土地的收入作为今后祭祖的专项开支。这祭田还是受朝廷保护的公共财产,而且免征各种税赋。建国初期,政府还用赏赐的方式赐给圣贤的后代。我想,这算不算土地私有化的方式?
了解完这祭田,下面来说说我对以上这段话的理解:
1.子孙不孝,世代皆有,咱们的老祖宗也常遇到这种情况。而这“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十三经注疏》中有以下注释:“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所以,要是你的子孙正好不孝,那说明你本身不会教育,或者你恰好遇到了,也许是运气不好,不用太纠结,反正总得有人遇上。
2.人不只贪生怕死,不是活着才怕死,连死了也怕变成饿鬼。这说明烦恼这种事是无穷无尽的,别以为死了就可以一了百了,可以解脱了各种各样的担忧,那纯粹是“想得美”!
3.做为长辈永远有颗操不完的心。他们不止要考虑眼前和将来子子孙孙的问题,还要考虑下一代下下一代的事。现在的年青人要自由,要活在当下,也许是还没经历当长辈的责任,一旦当了,尝到滋味,大概会有不同的体会。什么吃的、穿的、用的,工作上的、生活上的,身体上的、精神上的样样都是操心的范畴,纵然表面不说,背地里常常在干着急呢。
4.从前的祖宗比现代人聪明,会提前置办祭田。通俗点就是整几亩田租给人家,收来的租金专门用于祭祀祖先、救济同族里贫困的族人等。而这祭田是不能随便买的,它是要世世代代传承下来,做为公共财产的。不像我们现在用财产继承的方式,死了后便把所有财产转给下一代。一旦给了下一代,他要怎么处置你就管不了啦。至于祖宗的坟爱扫不扫,你也拿他没办法。别说死后变成饿鬼,就是活着时你敢提前把所有财产都转给下一代的,估计也会出现不理你的子孙。
由此可见,设置“祭田”真是聪明之举,可以让子孙记住先人,感恩先人;可以避免子孙不肖,不去扫墓;可以救助本族里的穷人等等,这其实就是目前流行设立的各种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