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天堂与地狱仅一步之遥。”一个选择,就可以让人走向不同的方向。这原本是一个看似二选一的选择题。但在特定的环境下,会成为一个不定项选择题。电影中,一开始出现的选择题是:出现了破坏和平的目标人物,A、抓捕;B、歼灭。选择题一开始是有标准答案的,A抓捕。如果只是按照这个标准答案往下延续,后面所有的剧情冲突都不会出现。
但随着剧情的演变,目标人物突然改变了聚会地点,导演很快把这道题的标准答案变成了B。
于是,这道选择题变成了简答题。同时加入了更多的特定元素,这个题目变成:在一个居民区进行歼灭目标人物行动,而隔壁就是一个可能被造成附加伤害的小女孩,问是否该继续开展行动,如何是,该如何开展行动。
再然后,这道简答题就应该按照更多种可能性的思考方式进行解答。用何种方式进行?什么时候歼灭?是否会造成附加伤害?都是必须考虑的解题步骤。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展开来,立马发现在附加伤害一项里,出现了一个致命BUG。一个本不该出现在题目中的小女孩成为了这道题的考核重点。
选择:立马进行歼灭。测算对小孩子的伤害达到75%。这势必会造成小女孩的伤亡。
一道简单的任务题瞬间又变成了哲学命题。
一个人的生命和八十人的生命哪个更重要?
是否可以为了八十人的生命去扼杀一个无辜的生命。这本是一个无标准答案的哲学命题。但加入了道德救赎的元素之后,这道题就变得更加复杂了。
这好比我们最常遇到的一个两难题:你的妈妈和老婆掉到了水里。你会先救谁?这道题目之所以成为难道万千男同胞的题目。其要害在于,不论你怎么选择,都会造成另一方的损失。问题是哪一边的损失对答题者个人的伤害更小一些,哪种选择会让答题者的道德批判感更轻一些。
我相信一万个人一定会有一万个答案,并且还会有相伴而来的各种理由阐述。
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本能的会把对自己伤害值最小或者背负道德批判最小的一面留给自己。这是潜意识的自我保护。
尤其是剧中的这道题,一个是未知的八十人的估算伤害,一个可以确定的伤害值。哪个更重要一些。可能大部分人都会说,这个答案显而易见了,怎么可能为了一个人而去冒着八十人甚至更多人生命危险的风险。其实这在比较的时候,就是一个无解的命题,一个人的生命和八十个人的生命哪个更重要一些。或许从质量上来看,确实八十人所能创造的价格,或者伤害八十人所带来的社会影响都会更大一些。但是站在一个人人平等的思考角度去看,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事实上和八十个人,一百个人都是平等的。
美国片特别喜欢用这种天空之眼的思考角度去考量人性。比如,拯救大兵瑞恩,
也许又有人会发问了,如果那个孩子是你的,你会那么做吗?
我在想,如果那是我的孩子,我是否会下按下那个导弹发射按钮。如果我只是一个母亲,那么我绝对不会按下那个按钮。八十个人的生命虽然重要,但与我血肉相关的只是那个孩子。这是一个母亲的本能所决定的,自己的孩子高于一切。但如果我是那个指挥官,我会首先尽一切的可能在任务不会失败的前提下去拯救那个孩子,然后再按下按钮。如果无法挽救孩子,我依旧会按下按钮。不仅仅因为我是任务的决策者,更因为我会在心里衡量,或者那两个穿着炸弹的自杀者走出去,伤害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一个家庭。我深知作为母亲的痛,又怎么忍心让那么多的母亲失去孩子,让那么多的孩子失去母亲呢?或许我会用余生去忏悔,去背负痛苦的十字架。但我依旧会选择执行这个任务。
我相信,那个孩子会上天堂,而我会在天堂的炼狱里焚烧自己。
如果给你一个选择,你选择住在地狱里的天堂,迈出一步便是地狱,每天看着各种惨状,还是乐意住在天堂里的地狱,深受煎熬,却感受极美的外界传来的阵阵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