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是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一个著名的教学论断,被广泛引用。实际上这句话包含着深刻的生本和学本的思想。
传统的教学法研究,大多研究的是老师的教法,注重从老师的角度去研究如何教。这是传统教学法研究的偏颇,过分强调老师的“教”,实际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的体现,会造成过分强调老师的主体和课堂教学老师的传授,实质上是老师对学生学习的强行干预。以老师理解的方法教给学生去学习,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权有限。
近十多年的教学法研究,已经开始注重学法研究了,这是基于对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认知,也是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宗旨的重新认识。教学一定要促进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学习。老师教的精彩,不代表学生学的精彩。我们特别敏感的是,老师课堂上是否把自己的干预领域从传统的教学,扩充到学生学习领域中去,是否把学生自己可以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的学习,也要遵从老师的指导。正如克莱恩说的“我们的教育……通过控制学生的学习方法来打击他们,使得他们失去了力量。”这种关于学生学法的研究和在课堂中的运用,强调对学生学习的干预。逼学生就范,处理不好,会成为我们教学中对学生的一大伤害。
叶老先生所提倡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它实质上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这种表面看的到“无为”,实质上是一种更高智慧上的“有为”。怎样遵循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遵循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的规律、认识到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本能的有巨大潜能的人?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在我们的“无为”中,让学生的学习“有为”,让他们的学习成为不成负担的永恒,让老师的管理或干预的力量转化为无形“无为”的方式,促使学生能自动、自主、自为的学习,朝向学习和管理的目标迈进,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秘密和智慧。
正确理解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辩证的理解叶老先生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论断,作为师者,我们要做该做的事,向孩子学习,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让我们的教育和教学没有了过分干预能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妙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