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章的开头,我们考察了利他行为这个问题。利他行为的设计特征是:尽管利他者会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受惠者却能够从中获益。看起来利他行为似乎违反了Hamilton规则,那么利他行为又是如何得以进化的呢?研究者一直对此迷惑不解。其中一种解决方案,就是互惠式的利他行为理论。互惠式的利他行为理论认为,只要受惠者将来对利他者给予相应的回馈,那么利他行为——包括那些促使我们向无血缘关系的人提供帮助的心理机制——就能够得以进化。但是,互惠式的利他行为必须面临一个最重要的适应性问题,那就是欺骗。欺骗是指受惠者获得了收益,但是后来却没有给予相应的回报。
RobertAxelrod采用计算机模拟了一套循环赛实验,来解决这个欺骗问题。他发现以牙还牙是一种最为成功的交换策略。以牙还牙策略是指,个体第一次选择合作,随后选择互惠式的合作。这个策略不仅能够促进双方合作,而且还有助于解决欺骗问题,因为它可以马上对欺骗行为予以惩罚。
互惠式利他行为的例子在自然界十分常见。吸血蝙蝠以吸食其他动物的血液为生,如果“朋友”未能找到食物,吸血蝙蝠会和朋友共享它们的食物。随后,受惠者会向最近帮助过它们的蝙蝠给予相应的回馈。狒狒、短尾猴和黑猩猩也会形成互惠式的联盟关系。乐于向其他成员提供帮助的狒狒和短尾猴,最有可能得到来自其他成员的帮助。狒狒和短尾猴倾向于形成稳定的联盟关系,所以当它们需要帮助时,它们曾经帮助过的那些朋友更有可能向它们施以援手。这些互助行为很可能是互惠式利他行为的结果,而不是因为亲属关系的缘故。在黑猩猩中,互惠式的联盟关系不仅出现在雄性之间,也出现在雌性之间,还出现在雄性和雌性之间。
社会契约理论认为,如果人类要想解决欺骗问题,成功地参与社会交换,那么我们必须已经进化了5种认知能力。人类必须能够识别不同的个体;能够记住和每个人的交换历史;能够认识到他人的价值观念、愿望和需要;能够向他人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念、愿望和需要;能够用代价和收益来表征各种各样的交换事物。研究者已经发现,我们人类拥有觉察欺骗者的特殊心理机制,这种能力让我们能够对那些包含社会契约的逻辑问题进行推理。人们在搜索那些获得了利益但是却没有付出代价的骗子上表现得特别在行。除了觉察欺骗者的适应器之外,最近的研究证据表明,人们还拥有一种专门化的能力来发掘那些真心诚意的利他者。选择这样的人作为合作对象,可能是避免遭受欺骗的一种重要策略。
友谊的进化提出了一个特别的问题,也就是银行家困境。尽管银行应该把贷款发放给最需要资金的人,但是问题在于,最需要资金的人往往拥有最高的信贷风险,所以银行只好把贷款发放给不怎么需要钱的客户。同样,当我们最需要朋友的帮助时,这也是我们“信贷风险”最高的时刻,因为我们很难马上对朋友所提供的帮助给予回馈。这个难题的一种解决方案就是,让你自己变得不可替代。如果我们能够为朋友提供某些独一无二的利益,那么我们的朋友就会对我们的幸福投入很大的资本,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援助。酒肉朋友和真心朋友之间存在一种关键的差别。当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就能区分出哪些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人们通常会体验到疏离感,这可能是因为人类已经克服了很多“恶劣的自然条件”,很少有机会面对那些非常危急的事件。但是正是在这些事件中,我们才发现哪些人才是真正的朋友,真正在为我们的幸福着想。所以,虽然人们拥有很多朋友,但是他们还是觉得,这些朋友其实很少真正地投入他们的生活。
有些研究者已经对友谊的功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他们考察了被试的主观感受,看被试觉得友谊到底给自己带来了何种收益(和代价)。人们既有同性朋友,也有异性朋友,这两种友谊在功能上存在很大的差别。男性更多地将短期的性接触看作是异性朋友所带来的好处,而女性则更多地将人身保护看作是异性朋友所提供的帮助。同时,男女两性都可以从异性朋友那里获得相关的异性信息,而且他们都认为这是异性朋友的一项重要作用。
同性友谊会带来一定的代价,因为你和你的同性朋友很有可能成为性竞争对手。性竞争现象在男性同性友谊中更为常见,这也许是因为男性对于短期的性行为拥有更强烈的愿望。所以,性竞争现象在男性同性友谊中产生的冲突也更多。
人类除了进行双向合作之外,还会形成多向的合作联盟,也就是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采取的集体行动。只有解决了搭便车问题之后,这些促使我们形成群体联盟的心理适应器才能得以进化。经验证据表明,我们人类所拥有的“惩罚性情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搭便车的问题。如果集体中有人没有作出应作的贡献,大家通常都会感到非常生气,这种愤怒的情绪激发了惩罚性情感,促使大家去惩罚搭便车的人。我们期待,未来十年的研究能够揭示出用于促进合作联盟的其他心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