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章节:26有没有一定能让自己不错过升级机会的方法?
阅读体验:
一,作者要解决什么问题?
不错过升级机会
二,解决问题的观点是什么?
从物理上不断接近目标
三,解决问题的关键词有哪些?
根本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一笔财富,镜像神经元,大脑是可塑的,自学,一个人默默地折腾,从物理上接近目标,会说话,多维度打造竞争力,耳需目染,激活镜像神经元,不再认为“那和我没有关系”
四,不解决问题有什么困扰?
不知道自己错过了升级机会
五,解决问题之后有哪些好处?
达到自己的目的,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
六,解决问题的步骤:
1.了解概念:镜像神经元。
案例:看别人打针,为什么会觉得疼呢?
这源自我们大脑神经元中的一部分“镜像神经元”,猴子的大脑神经元中也有镜像神经元,大约占神经元总数的10%。据研究,鸟类的大脑中也有类似的镜像神经元。
镜像神经元会在我们看到别人的某个行动时被触发,这些神经元会“镜像”被观察者的行为,就好像观察者自己也有同样的行为似的。
所以就是:你看到别人打针时自己会觉得疼,你的镜像神经元正在模拟你看到的行为,然后产生相似的感受。
镜像神经元是科学家们在20世纪80年代才发现的。
由此理论推断:模仿能力强的人学习能力也强。
所谓夫妻相就是这样的,他们一开始并不是那么像,但是由于长年累月的在一起,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不断被激发,以至他们的表情变得很像。
而自闭症,可能是患者大脑中镜像神经元的数量或者比例太少造成的,镜像神经元的稀少,使一个人很难与外界产生联系,无法理解别人的意图和行动目标,在学习能力的进步上相对缓慢,而且实际上缺乏学习环境。
2.大脑是可塑的
近20年的脑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技能就是大脑是可塑的。这一理论源于镜像神经元的数量和比例很可能是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提高的。
重点:镜像神经元好像只能由亲眼见到的人触发。
如果你的面前有一个人做得很好,而你竟然没有被触动,或者说你的镜像神经元竟然没有被激活,那原因在于你自己,因为你觉得那和你没关系,所以你要反应过来:学习也好,进步也罢,从来都不是单独孤立的行为,而是社交行为。
很多人错误的以为,所谓自学:就是自己一个人默默的学,这恰恰是绝大多数人一生学习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看起来的确是一个人默默的折腾,但更深层次的动力很可能是这样的:
1.你亲眼见过一些人真正做到了,
2.你亲眼见过一些你知道确实有缺点的人,竟然也做到了。
于是,也许你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哦,连你都行,那我也肯定行”的想法。进而你会发现没有什么比这句话更有效的实际驱动力了。
3.想要做到,就先从物理上接近目标
案例:李笑来的新东方同事张晓楠。目标很清晰,按照目标一步一步规划,不屈不挠。
李笑来:从来不问生活要什么,生活给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和张晓楠完全相反。
共同点是:从物理上不断接近目标。
结论:
1.信息送达本身并不是教育,那顶多是出版,
2.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有效社交,一定是群体共同成长。
所以,耳濡目染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耳濡目染目染的才可能真正激活镜像神经元。
七,解决问题的愿景:
不要把自己割裂开来,要想尽办法让自己接近那些优秀的人,哪怕无法与他们有太多的交往,能够见到优秀的人,本身就已经可能对镜像神经元产生刺激,自然而然的产生更强烈的驱动力。
这一切的前提是:不再认为那和我没关系。
反思:
昨天读的是:
25,我是如何生生错过一次升级机会的。
今天读的是:
26,有没有一定能让自己不错过升级机会的办法?
这两章其实以前也大略看过,但是没有对我产生影响。包括到目前为止所读的25章以前的章节,还有《陪你慢慢变富》。
虽然是读过了,每天读一章,也读得很仔细,而且也写了读书笔记,但实际上来说,就像在25章里李笑来说的一样:觉得那和我没关系。
所以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读也读过了,看也看过了,但我实际上什么也没读,什么也没看,什么也没写,因为觉得那和我没关系,内心的潜台词就是:你是你,我是我,你那么厉害,我现在再怎么样也做不到你那样。
所以约等于没读,没看,没写。直到读到第25章,才猛然醒悟。原来是这样。
包括昨天反思的:在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在新技能方面的学习,其实2020年年底就开始学习啦,但是一直没有大的进展,我也一直找不到原因,到今天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内心一直以为那和我没关系,我做不到他那样,所以一直浑浑噩噩的。
这两天读这两篇文章,感觉之前一直不明白的问题都有了答案。
以前总是想: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报了那么多课,做了那么多看似很用功的事情,而生活一直没有起色?
除了是在水平线挣扎以外,还有自己的内心意识,其实一直没有改变,真的就像是这两章说的一样,虽然表面上做了很多,但内心一直觉得:那和我没多大关系。
这也是以后做事情要避免的陷阱,弄明白了这个,再按正确的步骤方法做正确的事情,那也就是活在未来了,既然是活在未来,那必然是笃信自己未来可以变的更好了。
看,这样的话,我觉得自己终于理清了一点这本书的逻辑了,也终于对自己有了点了解了。说来太惭愧了,快到半百的年纪,竟然才懂这些基本的道理。
不是有句话说: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吗?虽然用了40多年时间来折腾,只要明白了,怎么也好过不明白吧。
接下来就是:一点一点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