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自己的事,踏准自己的节奏,慢慢来,才能比较快。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
这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亦是一个褪去躁动逐渐宁静的季节。
往年这个季节的周末,我最爱弯在后阳台的沙发上,一本书,一杯茶,一个下午就过去了,日子过得平静喜悦、充实从容。
最近这一切似乎变了,这个九月有点迷茫、焦虑、浮躁。
8月23日,在两个班委的鼓励下在小灶群开始冒泡,参与每天的话题和今日剽悍。8月27日,第一次打卡,意外获得最佳,开始了我的简书之路。
好久没写文,文笔有点生硬。下笔时也经常卡壳,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8月30号,简书上偶遇一个21天写作训练营。为提高文字能力,想着也只有21天,遂报名参加了训练营。
那是昏天黑地的21天。白天抽空穿梭在两个群里,一天下来,光是信息就有两千多条。每天晚上不是在小灶群听分享或参加活动,就是在训练营听课。经常是中午匆匆忙忙翻几页书,晚上忙到11点才开始构思晨读感悟。
收藏夹里群友们推荐的好书越来越多,每天看书的效率却越来越低。想看的好书太多,看书时不免也浮躁起来。经常读着读着,各种阅读方法和很多同类书的封面在脑海里浮现出来,真是一种奇怪的感觉。
本来读书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每次看书都是和作者的一场心灵对话。而现在拿到一本致用类书籍,就急吼吼地找重点,因为快速阅读法告诉我们那样看书效率最高。
9月20日,我关掉训练营的大群,静下来梳理自己的读书计划。
两个群里优秀的人非常之多,羡慕学习都来不及。慢下来更能意识到,只有踏准自己的节奏,慢慢来,才能比较快。看自己喜欢的书,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不急不躁,不忘初心,默默修炼才是正道。
带着问题去读书,有的放矢,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不管是上学时,还是在单位里,身边总有两三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民间高手。
他们不仅博学强知,聊天时经常引经据典、口若悬河。对很多非专业领域的知识也能理解阐述的比较透彻,让人望尘莫及。
同事小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大学读的军需专业,现在在业务处医药用品、卫生器材和设备口子上。
两专业完全不相干,可他凭着一股冲劲,愣是在半年内就把几百种药品的型号、性能和设备、器材的操作流程等摸得滚瓜烂熟。每次现场报告会他从来不用稿子,不看PPT,回答客户问题清晰准确。客户们对小超的评价非常高,大单子自然就很容易搞定了。
一次聚会时他和我们透露了他的读书之道。他说自己从来不盲目看书,需要哪方面的专业知识时,先想好自己需要从书中找到什么答案,带着问题去看书,目的明确,往往可以事半功倍。在加上自己对答案部分反复研读,甚至把自己当客户,阐述给自己听,这样知识就能记得更牢。
利用花式输出,让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为了全方位锻炼自己的能力,让输出这种可视的成就感激发持续的读书热情。如今真是输出的好时代,不仅有微信公众号、简书、知乎等,也可以沿用传统的手写读书笔记。
我的华尔街CC就是一名很坚持的一直手写读书笔记的姑娘sunday。她给自己制定的计划是一年50本书,今年九月份她已经提前完成了50本的读书计划。
她的读书笔记不仅有书的内容概括和自己的小感悟,还有根据书的主题手绘和剪贴的卡通画。可谓是图文并茂,打开笔记,一股文艺小清新感扑面而来。
读书笔记不仅帮她累积了各种知识,也方便她使用时一下就能找到相关信息,不再是读完一本扔一本。长期的读书积累也使她成长迅速,三年多她就从CC中突颖而出被提职了。
对于用简书输出读书感悟,我自己也很有感触。人的一生总有些东西是割舍不下的,即使搁置了很久,有一天只需要一个契机就能轻易将其唤醒。简书对于我来说就是这样,用简书记录生活的喜怒哀乐和成长的点滴感悟,乐在其中。
今天晨读感悟的灵感来自日本知名教育学家斋藤孝的《深阅读》。读书的三部曲,踏准自己的节奏看好书,带着问题去读书,看完做好读书笔记。做好这三点,读书的那些事就都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