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茶曦
佛教里有个说法,叫做“万法归一”。
有位大和尚。有一次他给人开释的时候,只伸出一根手指,意思是说:你想东想西,生命就不能知止而后有定,所以你要定于"一"。结果被一位小沙弥学了去,小沙弥出去跟别的伙伴说:"我来给你们开释。"他向众人伸出一根手指,刚巧被大师看到了,大师就走过去,拿起刀来,把小沙弥竖起的那根的手指切掉了。小沙弥痛得打滚,打完滚他却爬起来向老和尚磕头,连连拜谢老和尚,说我悟了,从此就离开了。
很多人费解切指的的残忍和拜别的意味深长,但是越往深处去,就越能找到这个“一”的影子。
福楼拜《布瓦尔和白居谢》中,两个抄写员因为得到了一份遗产而不用再工作,于是有四十年时间,他们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尝试关于农业、园艺、罐头生产、解剖、考古、历史、记忆法、文学、招魂术、水疗法、体操、教育学、兽医、哲学和宗教方面的深入研究上。这是“一”。
《银河系漫游指南》中,有个巨型计算机,用来计算生命,宇宙和其他一切意义的最终答案,计算了750万年后,得出的答案是“42”。这是“一”。
《红楼梦》中,贾宝玉本以为所有人都会爱他,后来看到龄官一直蹲在地上画他侄儿贾蔷名字中的"蔷"字,专注到连下雨也未知觉。从此他知道了自己不能得到所有人的爱,于是开始追求他真正爱的人爱他。第九十一回,黛玉逼他表心意:"宝姐姐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不和你好怎么样?……你不和他好他偏不和你好你怎么样?"宝玉说:"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这也是"一"。
进一步说这个"一", 佛教里还有一个关于箭的寓言故事。
有个人在战场上受伤了,却不让人把箭拔去。他非要知道那箭手属于哪个种姓,箭的材料是什么,射手当时是在什么地方,箭有多长等等,结果问题还没争论出来,他死了。
“而我相反”,佛陀说,“我要教的是拔箭。”
这里的箭指的是宇宙,指的是“我”这个观念,指的是维系我们的一切。
佛陀拔掉的箭正如小和尚被切下的断指,在文学中有很多影射——
布瓦尔和白居谢花了四十年时间研究人类文明的各个领域,最后发现任何一科都另他们失望,最后,他们又重新做起了抄写员。
《红楼梦》宝玉表心意后,黛玉继续逼他:"水止珠沉,奈何?"就是说,万一你所爱的对象从世上消失了怎么办?宝玉回答:"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意思是,我所爱的人不在了,我就不再爱任何人了。
《银河系漫游指南》里,人们不能理解42这个答案,计算机说,人们要理解答案就必须先提出一个终极的问题。50万年后,算出终极问题的时间终于到了,计算机却告诉人们,计算终结问题的系统实际上是地球,而地球已经为了修一条高速公路被毁掉了。
有人说,《红楼梦》最恐怖的地方就是林黛玉死了。贾宝玉终于把他生命的意义集中在一个人,可是这个人消失了,从此,他的人生真的就只剩下了一片白茫茫大地。
而《银河系漫游指南》最讽刺的地方在于这个用了800万年时间算出的42。多年来,人们对42从各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尽管作者坦白,这两个数字,他只是随便一写。孤零零的“42”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问题的终极答案,因此也成为了任何问题的终极答案。
我们从“42”这个情节中可以看出一个绝妙的隐喻:一个人如果想明白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最好的办法是造一个世界让他来运转,换句话说,一个人如果想知道人生的意义,不如先去认真活一辈子。吃饭,睡觉,拈花微笑,不经意地成为残忍的人,偶然地成为英雄。
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很多人思考人生意义的过程宛若小孔成像。而其中关键的小孔,可以视作“万法归一”中“一”的投射。
当你找寻,求索,追逐,你就开始把生命往更深邃,同时也更空洞的地方汇聚。渐渐地,你的视线穿过世界的小孔,会抵达一个变形的幻像。人们在形而上的幻像里移不开眼,却忽视了这个幻像来源于真实生活,并且随着真实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叔本华受佛教影响颇深,他有一个很有名的观点:世界即意志和表象。简单说,就是世界是意志体现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并产生的表象。
诺瓦利斯进一步说,"最大的巫师就是那位把自己的幻觉作为自主的表现形式从而使自己着迷的巫师。"世界是个梦,而人们应该通过长时间的磨练来停止梦想世界,在开始磨练时会感到痛苦,这就是禅。
有个弟子爱问菩提达摩问题,达摩从不回答。徒弟就着力静思,一段时间后,他砍掉了自己的左臂以示决心,达摩没有在意,在他看来,这不过是梦幻泡影。他问徒弟想干什么,徒弟回答说:"我寻找自己的意识已经很长时间,但是没有找到。"达摩说:“你没有找到是因为它不存在。”
这在佛教的寺院往往体现为这样一种练习:新弟子会想到:“现在是中午,我正在穿过庭院,马上我就要见到师父。”同时,他又应该这样想:“这中午、庭院和师父都不是真实的,像他自己和他自己的思想一样地不真实。”
他必须无时无刻地思考,不是思过,而是思考一切都是不真实的,黛玉、人生、箭、宇宙、观念...... 维系我们的一切都是幻影泡沫虚空。
木心说,生命的智慧度,按自然规律是到灵长类为止,人类是逾度了,人类的一切纷扰都源自于这个致命的不平衡。善与恶都别有用意,爱与欲成了全部。我们永远摇摆在痛苦与无聊之间。
有些人陷在生活的泥泞无法自拔,有些人绕不出小径分岔的意义花园。意义在左,真实在右,思想的小孔在两者中间左右摇摆,就组成了我们全部的人生。
再回到开头,小沙弥痛得打滚后爬起来向老和尚拜谢,说我悟了。什么是悟了?一旦我们懂得不再纠结人生的意义,我们就学会了接受平淡和苦难;一旦我们触及到了人生的虚幻,我们就不会去执着于幸福,抑或觉得我们的义务就是使其幸福,我们就达到了平静。
说到这里,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新弟子问师父,什么是佛陀?
师父回答说:"柏树是菜园子。"
参考文献
博尔赫斯《七夜》
博尔赫斯《博尔赫斯,口述》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台湾国立大学《台湾现代诗》(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