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青春是什么?生命随着呼吸而存在,不确定性的安全感假象让人原地不前,只是没踏出舒适圈,所以不能理解,所以不断自我挑战,是为了突破本能认知的阻碍局限。
注:本文写于 2018.07.08,改写于 09.08。
过着贪图安逸的日子,世界观的破碎重建
有时,回想起过去,这是一段并不容易的人生阶段,刚入社会,刚进职场工作,早九晚六的上下班,一天下来最富有干劲能量的时期在白天,就这么过完了,下班后真心累的很困,解放的自由,肆意的想着快活,毫无顾忌需要理性去做长远规划,并落实执行才能受益。
刷网页、玩手游、夜宵生活、熬夜通宵、懒床不起,噪音干扰影响着身体与思维的形成与变化,破坏着原本有的敏锐感知能力、应变进取能力。
人是环境的产物,人受益于习惯的熟练,也受限于习惯养成的本能反应。
挣扎,迷惘,困顿而又隐隐不安,于是终于某一刻做出改变,还是离开了旧安逸,也才踩出了新的步子,看到新的大世界。
世界真正的规则是什么样
不知道什么时候误以为的,根深蒂固的这么觉得,事情非得要准备的无比完善妥当才能做得好,才有资格去做,因为要获得所有人的满意并同意!否则就是在坏事,潜在的被一种叫“失败”的东西恐吓着不能做,也不敢越雷池半步。
不再年少,历经苦难颓废无为,才开始明白 ——越是别人说的,越是要辨证性的加入“前提”与“场景”做匹配,来思考理解才有方法上的参考价值,否则岂止是废话和噪音污染?断章取义的副作用,反遭荼毒。
不再年少,开始思考观察自己每天的生活,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日复一日?我要怎样过生活?
推荐电影:《土拨鼠之日 Groundhog Day》1993
我不满意现在的生活,我寻求改变
世界在快速发展,一日复一日我真实活着,无法再蹉跎的被时间推动着走,而且真的有变化,认识到最深层次的东西:世界的本质、生命的本质,就是“流动”的东西。
如若我还一味的原地不前,一日复一日的时光太慢不容易察觉,但是如果拉大时间尺度,以“年”为时间单位,回看过去到现在,自己都活着是个什么样子?就会惊恐的发现,自己所有短暂的满意知足真的是 Shit (狗屎),自以为乐,外面的世界不知还有多广阔,自己却停留原地毫无觉知的如同等死,也确实死不久矣,就算能活 100 年,日子一天天过去如同白驹过隙,过一天少一天呀。
时间的“流动”启发着我必须改变,改变过去不以为意的健康意识,生活习性,打破“路径依赖理论”所描述的状况,寻求进取,就不能固步自封的留在原地不改变。
路径依赖理论: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不能轻易走出去。
作息时间、用餐营养、金钱财富、人际差异,珍贵的东西所以必须要予以重视,并用心管理运作。有什么比用心经营管理生命的一天更重要的事情吗?没有。
每一天总要有一些变化,要不然和昨天过的有啥两样吗?我不是说大同小异的新花样,而是变革创意性的新点子,新的生活做法、玩法,昨天做过的就别重复做了,以此推动自己每天都有主动积累进步和变化。
断舍离,不是别人的故事,清醒的看到发生在自己身上
看过那么多鸡汤激励故事,早已疲乏失去感觉,故事没有引起自己的重视,生活却真实的在一天天的开始麻木,行尸走肉般的如同机械,不再充满新意与变化。
看过听过学过那么多,却没有派上用场,搞死了多少人丧失兴趣,以为“过不好这一生”。到底是自己没学到,学的太浅层次,还是误读误解了他人的用心良苦。现实是,有一些是很棒很精要的好东西,还有一些是很糟有毒的东西。
年幼的时候,活在家的温暖怀抱里,父母说的都是对的,长辈说的都要认真听话,老师说的必须听从,只需要按照满足这些人的意愿,如此才能存活下去,否则年幼的你如何谋生计呢?长辈们的见识死角及无知,也断送了后代的成长变化,于是一家人过着看似知足的幸福穷日子。渐渐长大后发觉不对,时代已经改变,自己也必须改变。
朋友还是那些人,亲戚还是那些人,日常生活还是那条熟悉的路线、那片熟悉的地方,吃的喝的还是没什么改变,如此的美好如同不曾过过新的日子,有什么不对劲吗?
父母、亲友们,他们是如此的爱你,甚至不愿意看到你的改变与伤痛,他们会恐惧对你的无法理解,会害怕与慌乱,甚至带着指责!我是说,他们真的是爱自己的,否则他们不会如此强烈的在意自己!但是他们太深沉的爱,也是自己生命不堪承受的沉重枷锁,所以人出于动物的自由本性,会激烈的挣扎逃离,造成彼此关系的拉扯,越是抗拒,这种情感间的破坏力量越大,让人想逃、想毁灭,如此的抑郁崩溃!
反过来,为何不能回头先拥抱与理解呢,这些事情是需要耐心花时间“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否则即使自己成功逃脱远去,但因为偏激的做法也会成为一道不能痊愈的难忘伤疤,无法正视自己,无法面对过去,而且亲友可能真的再也无法相见,那些美好的真实过去,强行的被要求当做是谎言。
依然要断、舍、离。
断的是牵扯不清的关系,需要自己承担起 100% 的主动责任。理清彼此的困扰烦忧,经过一段平常心去理解与认识的过程后,自己也能真正的安心,从而放下。
舍的是自己并不再用到的东西,才能看到真正心动的有多少,不然占用着空间,影响着心境的宽敞。整理后,送人吧,送给有需要的人吧,或许还有一点儿价值,还能得到一些祝福与感谢,自己的心也空出来了,清净了,自由了。
离的是过去忘不掉的烦恼,野火灼烧不尽的草原,却真实的在内心不断的生长,既然如此难以处理,去不完的根,不如搁置一边,移到一边去,我能懂得容纳“水至清则无鱼”,又有什么理由不能允许这些烦忧的曾经存在过呢,只是我告诉自己什么才是现在最重要的,将关注重心放在核心的唯一地方!
水至清则无鱼是一个成语,也说“水清无鱼” :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
想象不等同于真实
因为过去总有人告诉我,事情要想好了再做、才能做,做错了就容易被批评没大脑,但是真的就这样了吗?事情这么简单,想好了做就行了,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依然还是会有出错,不能保障成功呢?
现实是,事情不仅需要一边思考怎么做好,还需要一边去试着做了,才能看到现在前方的路。岂是只靠想的,就能决定一切!?
更多超出想象的东西,超自然的东西,岂是现在的想象能完全看懂的。什么是现实,就是现在实现的,而不代表未来的全部,否则人又如何活着呢?
要做到多好?在一定时限内做到最好,就是最好了,先做出来,然后看需要再调整优化,逐步完善,无法急于求成,却因为等待完美而什么都没做,那只是空想。
《逆向管理》就提出了一个颠覆性概念:先行动,再思考。因为你的思考是往往来自于经验,经验是面向过去的,反而会限制你的行动。你要行动了,才能获得当下的经验。更何况,你不行动,你根本就不知道你该思考什么。你最想去做的那一刻,才是最好的时机。要知道很多时候,你等不来时机,你等来的,只有别人的好消息。
去做吧,去做了就会有新的收获,热爱不热爱都不紧要,因为热爱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偷笑]
有些东西丢失了一时想不起来了,太好了,去想新的吧,能想到的太多了啦,灵感源泉总是源源不绝,只要允许自己去留心发现。感叹、赞美人类,拥有的理解智慧能力。
批判的痛苦,来自于狭隘的比较
“比较”是一个让任何一个人都会感到痛苦难过的诅咒,特别是还影响着一个人对自己的客观认知,变得自责、敏感、无力而抑郁,这是一种自我毁灭、自我攻击的木马病毒。
比较从哪里来的呢?下次再想起比较的念头时,先问问自己:“我这是把自己放在什么样的位置,来和别人比较的呢?” 比如说,和傻子辩论,到底谁变成了傻子呢?还在在思辨前先果断拒绝掉。
这一句话问完,你就能懂了,原来比较是一种漫无目的依据的东西,万事万物本身是根本没有任何可比性,大自然的花草树木没有一样是完全大小一致的,人活在大自然又为何比较评比出要成为和某某某一样呢?硬是把自己原有的自然部分,人工改的面目全非,需要吗?
“比较”有什么用,比较的出现只是让我们认识到:什么东西是别人有的,我没有,我有的,别人没有,如此的一个客观辨证认识的作用而已,不需要引申新意义去增添评比的痛苦,造成内心的难受不安,所以就会产生问题。
别人有的,我不一定需要,却忘了自己有什么,我有的,别人可能没有,彼此不需要一样,哪来的什么模块化、标准化,那只是一种工业批量生产的需要,而人是鲜活的生命,不是工业的东西。
当你还在纠结一些小事的时候,意味着也可能错过更多重要的大事,请放大格局。
事情的推动,不是靠自己一个人完成的,能否有其它方法来有效完成?
在超出想象能看到的世界边际外,还有多大的未知世界?全世界是一个共同体存在,彼此或远或近关联着、影响着,共同的命运推动,以不同的形式彼此激励着、互动着,学会放手与分享,允许让更多人加入自己的梦想,特别是感恩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加入,一起完成实现利人利己的美好愿望!
有位网友问了一个问题:假如当内心不够动力时,你是如何做到让自己产生动力的呢?
我答道:我会跳开视角,开始去关注关心更多美好的,自己现在就可以先去做到做好的事情。
_
/微博/简书/微信公众号@行子禅
「行动中禅定,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