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金秋十月的收获季节,连绵不断的雨水打乱了家乡黄豆的收获节奏,秋收因此被一再推迟。
十一顶着一路拥堵回到老家,本打算帮助家里秋收,无奈天气不作美。唯一能做的只是坐等天气转好,可直到返程,雨水仍在淅淅沥沥的下着。
今早,父亲在微信里发了一句感慨:“今年的黄豆看来要泡汤了,雨还是一直在下,还不知何时才能收割”,言语间满是无奈。
这事儿要是放在十年以前,一季秋收的庄稼是父母供养四个子女读书的重要经济来源,如果面临绝收,他们所要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好在现在家里的收入重点已不在庄稼上,但父亲仍然是心有失望的,毕竟这个历经坎坷的家庭还没有完全摆脱对靠天吃饭的依赖。
看到他那句饱含辛酸的话,竟一时不知怎样才能安慰他。迟疑了一下,想到朱自清在《背影》里、写父亲安慰儿子的话:“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初学这篇课文时,在家里听过父亲绘声绘色的讲解过,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这句父亲宽慰儿子的话。而如今,这句话被我借用来安慰自己父亲。那时父亲还是乡村中学里的一名老师。今年年中,他刚刚告别了执教几十年的讲台,是无声无响的告别。
人生如寄岁月匆,年至花甲忽成翁。中秋在家过节给父亲帮厨时,在身后趁他烧菜偷偷瞄了几眼父亲的头发,不知不觉间,父亲已是两鬓斑白。
退休本该是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的人生阶段。父亲更是期盼退休后的日子能早点儿到来,而这种期盼,却另有其他的缘由。多年来一直心心念念的想着,退休之后他就可以安心去再打一份工,补贴儿女和家用。
十多年前家里的光景远不如今天,四个子女上学是一笔天价的花销。家里常常入不敷出,父亲和母亲商量后决定,母亲一人外出打工,风餐露宿的去做工、去捡破烂。而父亲留在家里,一边去学校上课一遍照顾家里的庄稼。
最艰难的时候是我在上高中的那几年。母亲常年在外,几个儿女上学也很少回家,父亲只能一个人忙里忙外的独自照顾家里。屋漏偏逢连夜雨,家里祸不单行的又招了贼,一整年辛辛苦苦的收成连带家里稍稍值点儿钱的东西全被洗劫一空。
为了多赚点儿钱,母亲过春节的时候也不再回家。等放了寒假,父亲简单跟我们交代一下家里的事情,往往是连夜出发乘火车赶去母亲打工所在城市,两个人趁所有人合家团聚的时刻去满大街的收破烂。
面子是什么?父亲是没有精力去顾及的。有人笑话说农村的孩子上那么多学有啥用,家里都窘迫到这样的田地,堂堂一个教师也跟别人一样出去收破烂了。
每逢放假父亲就匆忙连夜外出打工。被村里人说成,是穷到了没办法连夜就往外溜了,这一个“溜”字入耳,让我像吞了苍蝇一样难以释怀了很多年。
因为要兼顾家里的学校课程,父亲的休息时间很零散,无法再找一份长期稳定的工作。寒暑假里最常做的也只能是收破烂。家里外地两边跑也不是长久办法,因为叔叔在村里的建筑队里做工,父亲借着叔叔介绍,趁着周末时间也跟着做起了兼职泥瓦匠。
在农村建筑队里做泥瓦匠是没有任何安全保障的,常常听说附近的村庄有人在建房时摔伤致残、甚至死亡的事件都时有发生。后来,本村里就有一个常年做泥瓦匠的叔叔在干活时不慎从高处摔落身亡。
活生生的例子就在身边,我们特别担心父亲的安全,常常劝他不要再做这一行了。他口上常常答应着,但是迫于经济压力,仍然不顾风险的坚持干活。直到有一天妈妈打了个电话,故作轻松的说要跟我说个事。直到此刻我才隐约得知,父亲因脚部摔伤已经入院整整一周时间。
直到今天,每逢阴天下雨他的脚后跟还是会隐隐作痛。可他一刻也闲不下来,退了休就专职做起了泥瓦匠。从当初只能跟着别人当个小工打打杂,到如今已经成了经验丰富的大工师傅。
村庄里上大学的孩子也是屈指可数,他的四个子女已经全部大学毕业,这在我们那个到处充斥着上学无用论的乡村里绝对是独树一帜。很多人开始赞许父亲的坚守,只因朴素的他一直有一个朴素的愿望,他只是希望自己的子女以后再也不用过那种靠天吃饭的日子。
儿女们已经逐渐独立,可父亲却在慢慢老去。已经到了而立之年,我能为父亲做的仍然是十分有限,你曾含辛茹苦养我小,可我拿什么回报才能养你老?
谨以此文送给亲爱的父亲,祝愿父亲身体健康!
我只是想告诉您,以后的风风雨雨里有儿陪您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