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所在公司工作强度非常大,亲身感受到了周围很多同事都是如何工作如何生活的。
公司正常上班时间是八点半,不到八点同事们都已在各自岗位工作了。
我们组一男同事,每天早晨七点左右就到公司回家也要加班到十点。
公司在市中心,他房子买在了比较偏的地方,每天公交到公司要一个小时。
这就意味着他要每天六点多起床,简单收拾一下出门,早饭路边随便买两个烧饼,接下来就开始不停歇的工作。
我问他,你身体受得了吗?你不觉得这样特别累?
他好像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反而乐在其中,我倒更不好说什么了,问多了,倒显得我这个实习生不认真了。
然而即便他这样努力,早6晚9的折腾,他的业绩仍然没有很好,在我们组排名是靠后的。我感觉他效率比较慢,以及用力的方式也不太对。
时间安排不合理。比如,公司所有销售都有每天拜访三家客户的任务,但我发现他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公司处理事情,反而快下班了也没有时间拜访客户。
这就导致客户关系维系效果不佳,效率反而降低了。
像其他销售,大多也都是很忙很忙的,每天电话不断,周六末还要加班。邻座的姐姐,刚刚和男朋友结婚,却连婚礼也没有好好准备,没时间度蜜月更没时间拍婚纱照,好不容易抽个空去领个证,还要和客户打电话沟通谈方案。
我不知道为什么,好像现在所有的上班族都在过着一种仓促忙碌的生活,生活里唯一的光似乎只剩下了明天能拿下这个项目,以及甲方资金已经到账的欣慰了。
如果工作强度和工资水平成正比还好,如果工作累得半死,还挣不到钱,那真的是太冤了。
看到他们的工作状态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然开始有点害怕转正了。
想想之前我是特别想做一个女强人的,看都市剧里的女主,看《穿普拉达的女王》里的时尚魔头和她的助理,我一直觉得有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每天为之付出心血,真的很酷。
但是换个角度想想,我们这些年轻人,真正对自己工作热爱的又有多少呢?大部分人还是把工作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罢了。(也或许我现在段位还没那么高,没有体验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呢!)
但是即便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老板,还不是要为了工作牺牲自己很多个人时间呢。
对功成名就的人暂且不谈,今天我想写写我理想中工作的模样。
主要是最近又重新读了一遍余秋雨的《行者无疆》,我真的太喜欢他的文笔了!
包括他对文化的理解以及对各个城市的解读,每一篇我都可以划出很多经典的句子来。
《行者无疆》是余秋雨既《千年一叹》的续篇,是他对
人类文明更深层次的挖掘和描述
。是他曾经熟知的
那些精神老宅的综合生态
。
他亲身穿越了欧洲大部分与文明有关的城市,并在那里思考何为文化何为文明的真实状态。
总之,读完整本书觉得,欧洲真的太好了,每座城市都有每座城市的特点,
“湿漉漉的静雅街道上漂浮着慵懒的咖啡香味,几辈子的社会理想似乎都已经在这里完满了结。”
是的,这里出现了一个很经典的词,慵懒。
他说,
“在欧洲各地,总能看到大量手握一杯啤酒或咖啡,悠闲的坐在路旁一张张小桌子边的闲人”,
这与我们中国人的生态构成了很明显的对比,
“他们通过自己日以继夜的辛劳,不仅在当地站稳了脚跟,而且还积累了可观的财富;纳闷的是,他们几乎没有闲暇,没有休假,让人看不到他们辛劳的目的。说是为了子女,子女一长大又重复这种忙碌。”
好像真的是这样子啊,有时候我看到我爸整天忙于工作一刻也不停歇,一边说着“我这是给你挣嫁妆”,以前挣学费现在挣嫁妆。
我总是告诉他,你不要那么着急给我赚钱,我真的花不到你的钱,我可以养我自己的。
但他就是不听,全年无休的工作,一次也不出去旅行,更别提享受什么生活了。
这到底是执著还是悲哀呢?
“平心而论,我很能理解同胞的行为方式。以前长期处于贫困,后来即便摆脱了贫困也还是缺少安全感,不能不以埋头苦干来积累财富”。
之所以欧洲人可以把生活过的如此安逸,主要还在于他们实行了比较彻底的社会福利政策,使得这种悠闲成为了可能。
当然也有弊端,比如大家都太悠闲了,也太安逸活得太潇洒,缺少了一些奋斗的目标。
之前听说过一个有趣的新闻,说欧洲瑞典的自杀率全世界第一,而中国则很低。因为我们中国人啊,上有老下有小,根本不能撒手走人啊,不然父母没人养孩子没人管了!
不知真假,但似乎道出了很多辛酸。
我想,空间的不同造就了文化的不同,无论文化差异如何,还是要热爱我们所处的祖国和时代,在此基础上,学一学欧洲人的态度。
工作是服务于生活的,挣钱也可以是为了更好的享受生活、感知自然的美好,而不是全都留给子女。
我倒觉得,纯粹为了挣钱的人生毫无意义,万贯家产如果不会让它带来快乐和效用那真的不理性!
当然并不是说工作起来草草了事,而是学着去热爱你所做的工作,比如稻盛和夫,在工作中感受它的快乐。在工作之余也能很好的生活。
所以我将来一定不会做个工作狂,但也一定会好好工作,与此同时更好的享受生活。
比如只是坐下来喝杯咖啡,静静的海边走走,只是为了感受生命自我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