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和一位曾经共事多年的中学老师有一次深入交流,这让我曾经深埋心底的教育热情又一次被点燃。不得不承认,虽然我在教育行业“混迹”多年,也曾经用自己的感悟和经验影响过一部分家长朋友,但毕竟没能一直坚持下去,以至于在这两年的时间里让自己渐行渐远,甚至是主动地隐藏了那份曾经为之痴迷的教育情怀。
现在,我的孩子也步入了初中学习生活,之前和很多家长交流过的一些问题也就随之出现在我的面前。作为一名曾经的教育行业工作者,我想我还是有一份热情、一分责任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起分析解决孩子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比如,为什么有些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为什么他会对学习有压力而感受不到一丝快乐?
我的这位中学老师朋友在给学生讲课时,常常会提到他自己的童年故事。用他的话说,当年他也曾经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学困生”!小学六年级之前,他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不适合学习的,是个傻瓜。
当一个孩子被大家公认为是个差生的时候,他不由自主的就会在心底给自己贴上标签——我是个差生,老师讲什么我都听不懂。时间久了,他总是要给自己找个理由的,为什么没听懂?为什么这道题不会做?以至于在上课的时候,满脑子里总是不停的在想这些东西,当然也就不能把注意力放在课堂上了。这样的状态持续久了,也就恶性循环了。好一点的孩子还会为此焦虑,自控力稍差点的孩子可能就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反正听不懂,随它去吧。这样当然就更没办法把学习搞好了。
后来,这个朋友转学了,在小学六年级之前。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位好老师。什么是好老师?能对学生尊重、鼓励、赏识、平等对待的老师,就是一位好老师!即使他不是什么“名师”。在这个朋友写的一本书里,他对自己的感悟进行了深刻的总结。
“一个有经验的老师,讲完某一个知识点或试题后,通过学生的眼神和表情,是可以预测出这个学生对这道试题的理解程度。在那个时候,我的数学老师,课堂上提问我的问题我都是会的,对数学课越来越感到轻松,得到老师的尊重、赏识,自主学习的动力也就变强了。
我的经历让我明白作为老师应该如何去做,老师不单单是传授知识,讲解考试技巧,让学生都考到最高分。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老师也因为追逐名利而变得浮躁。我想对此进行一下解释,通过互联网能查到太多老师都不知道的知识,所谓解题技巧也只是某一块知识熟练掌握后总结出的经验罢了。我们给很多学生讲了很多的知识和解题技巧,总有很多学生成绩还维持在原地,甚至倒退。
渐渐地,我悟出了一些原因:应试教育下家长和老师们的集体焦虑,为了让孩子考出好成绩,家长们不断寻找“提分专家”,老师们尽可能多的讲题型、讲考点,学生就某一阶段的测试都能考出好的成绩。可是,只要不上辅导班,或者寒暑假不衔接,学生便会感觉学习特别地吃力,成绩也会出现下滑。这样的辅导只会不断的消减孩子的学习能力,浇灭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在教育孩子学习这件事情上,要知道,比知识重要的是学习能力,比学习能力重要的是学习兴趣。而我们一旦在学生身上培养出了学习兴趣,那么学习能力就非常容易培养起来。而有了学习能力和兴趣,那学习知识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
在你的微信朋友圈里可能也曾出现过《告诉孩子,学习本就是一件痛苦的事》这种鸡汤文,也许文章里的一些观点是正确的,但我更认为这是对应试教育环境下家长甚至老师产生焦虑心理的一种自我安慰!当你不遗余力的为孩子到处报班时,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也学习一下该如何跟孩子交流?当你看到孩子不理想的成绩单而气急败坏时,你有没有考虑过他面对试卷时的那种紧张和压力?是时候改变我们的认识了,在孩子还没完全放弃学习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