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方孝孺,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心情都会非常沉重。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被誉为“读书种子”的大儒,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
方孝孺是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留给孙子朱允炆的首辅三巨头之一,当朱允炆怕守不住京城,向他询问如果城池失守该当如何时,他说道:“即使守不住城池,皇帝陛下为江山社稷而死,也是应当的事!”方孝孺虽是书生,一生未经刀兵,但大难临头却有铁骨铮铮,可佩、可叹!朱棣的高参姚广孝了解方孝孺,在攻破京城(南京)之前,曾请求朱棣,称看重气节的方孝孺不会轻易归顺,希望手下留情不要加害,否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朱棣当初是应允的,他也知道方孝孺名满天下,希望方孝孺能够为他起草诏书,起到安抚天下人心的作用。城破后,在金銮殿上,方孝孺坚决不写。继续强迫,写下了“燕贼篡位”四个字,惹得朱棣暴起,凌迟、灭了方孝孺十族。
放在现在,方孝孺可能会被很多人嘲笑他迂腐、愚忠、不识时务,皇帝家的内斗,谁做皇帝不都一样,即使是改朝换代,不还是该过活的过活,该交税的交税,乐得个明哲保身。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想法,明亡了,大清入主中原;八国联军来了,为了小恩小惠就给洋人指路报信;日本人来了,一批批所谓精英的汪伪之流甘当鹰犬。气节这东西,平日被很多人挂在嘴边,也经常被当作大棒来打别人,但真正的气节总是在危急关头表现出来的。只有那些真正的英雄,才能在面对屠刀时体现出自己的气节。
外人常说中国很少殉道的人,或说为了信仰杀身殉道的人很少。其实,早在2500年前,我们的圣人孔夫子就提倡“有杀身以成仁,毋求生以害仁”,孟子也有云,“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我们的文化传统。读书使人明智,使人知晓何为大义。迂腐也罢、愚忠也罢,方孝孺正是中华优秀读书人的缩影,生命可以被摧毁,但心中的道义不会被磨灭,他不愧“读书种子”这一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