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听过这样一则寓言:冬天到了,刺猬妈妈想与小刺猬挤在一起取暖过冬。究竟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距离才好呢?离远一点,小刺猬借不着妈妈身体里的热气。凑近了,身上尖利的刺彼此会伤及对方的身体……经过多次磨合,刺猬妈妈终于找到了恰如其分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爱的距离,既给了小刺猬温暖,又不会伤害它。
01 过度的爱是温柔的刺
教育权威詹姆斯博士的一句名言:“一个获100分的家长,绝对不是一个成功的家长,他们的‘爱’就像双刃刀,疼了孩子也害了孩子。”
我有一个同事,结婚好几年都没怀孕,受尽了婆家的冷眼,心里非常苦楚。
在她万念俱灰时,终于怀上了,生了个健康的儿子,于是格外的宝贝,真的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
辞职在家,全心全意照顾孩子,每天严格按照育儿食谱,精心准备食物。孩子该爬时,不让他爬,该走时,不让他走,怕磕到碰到,非要抱在怀里不可。
孩子4岁时,还要一口一口地追着喂饭。五官灵敏度、身体控制能力、语言能力、手部精细动作发育…都比同龄人差很多。
本来健健康康一宝宝愣是整成体弱多病的娃,这样,家人就不敢带他出门,怕太阳晒到,大风吹到,细菌感染到。因为很少接触到家人以外的陌生人,所以,只要有人到他家来,就大哭。
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孩子不知道如何面对陌生的环境,不知道怎么跟其他小朋友相处,在人际交往中频频受挫。一学期在学校的时间数的过来,就算去了学校也是撕心裂肺的一天。
父母以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探索世界,认识自我的权利。必将对孩子成长关键期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孩子的成长有自己内在规律,身体和大脑的发育很多都是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就像肌肉一样,锻炼就是肌肉,不锻炼就会长出赘肉。
过度的爱是温柔的刺,刺痛了孩子,也刺痛了父母自己。
这种忽略了孩子成长规律和应对能力的爱,不但加深孩子的挫折感,也让孩子失去向前的动力,最终毁掉的可能是孩子光明灿烂的一生。
02 好的父母守望孩子
有句话说:放手锻儿如炼金,风浪成长出才俊。
在孩子的人生路上,我们是孩子的守望者,保持守望的距离,有了这个距离,孩子会因为获得尊重而更加有责任心和自觉性,父母也会因放手而不再焦虑!做这样的守望者可能不轻松,却能让孩子获得真正的幸福。
我认识的一个妈妈,她就是这样的守望者。她说,与儿子我一直保持适当的距离。
孩子从小就有自己需要去探索的世界,孩子小的时候,我总是在不远不近的地方看着他,从来不打扰他,只是陪伴着他。
在他呼唤的时候,及时地回应。在他需要的时候,进行眼神交汇,让他知道妈妈在,让他知道自己是安全的。
这样,到了孩子该上幼儿园时,也不会产生离开妈妈的焦虑。到了要离开妈妈独自生活的时候也能把生活安排得很好!总是回头找妈妈的孩子,跑不远,也缺乏勇往直前信心。
母子分离,本来就是自然、渐进的过程。正如龙应台说的: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所谓守望,就是父母在亲子关系上,要有明确的定位,是参谋,而非领导,将孩子的人生交给孩子自己去负责,给他时间和空间去自由支配,在他的人生道路,我们要做的就是适当地提醒和支持。自由才能自觉,选择放手,有利于孩子自主能力培养,一旦这种能力培养起来,父母也会变得轻松。
所谓守望,要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培养。父母不应该单纯地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来安排孩子的人生路。我们没有办法一直代替他生活,让他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活得更好的能力,才是真正的爱。
所以我们着眼点应该放在孩子独立自主能力、自我思考能力、自我选择能力、建立人生坐标能力、寻找价值能力,这些硬核能力的培养上。
而不是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能否找个好职业,能否在顺境中度过一生。硬核能力培养起来了,孩子过得自然不会差。
好的父母守望孩子,让孩子自己主动成长;坏的父母代替孩子做事,让孩子被动成长。
03 不求成才,只求成人
曾经有这么一段话,在网络上红极一时:无论成绩好坏,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的看着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让我记忆最深的一个同学是高二的同桌林子墨,从和她聊天知道。那时候,学业压力虽然很大,但她一点都不觉得苦,因为她有一个另人羡慕的好妈妈。每天晚自习后回家已经十点多钟,妈妈知道她疲累,除了她进家门时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说一声“辛苦啦”,妈妈每天变着花样给他准备一两样他爱吃的夜宵,她换了鞋坐下来就能喝到热乎乎的鲜汤美食,妈妈默默陪伴。
家里从来听不到唠叨、怨天怨地的牢骚和责怪,以及命令式的口吻,妈妈永远和和善善。每当她遇到不顺心的事,妈妈都会手写一封信给自己,写完后放在她的书桌上。学业再忙,妈妈也不会阻止她看课外书,还经常把自己看过的,不声不响的放一两本在自己床头,过一阶段,就再换一两本。
从小到大,妈妈没给自己报过培训班,只要有空,周末妈妈就带她走进大自然,请她担任摄影者,田野、庄稼、古镇、花草、河流……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家里最有仪式感的事就是聚在一起看亲近大自然的摄影作品。
妈妈常说:人如果长久地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里,心胸就狭隘,气度就局限。爬山涉水,登高望远,蓝天白云,大自然是一个好老师。
就算到了高三,每周六周日仍然有两个小时的电脑时间,上网浏览新闻或打游戏。
妈妈经常对她说:不求成才,只求成人。学习上尽力而为,把能学好的学好;家务必须分担,为人要有礼貌。
这样的理念教育出来的孩子,无论他身处何处,在哪个位置,都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能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
亲爱的家长,当你焦虑的时候,抬头看看日月吧,天地之间,有树有花有草,有艳丽有素淡,有盛放,有含苞。日月之爱,默默陪伴,静静等待。
孩子们有孩子们的人生,我们也有我们的人生。我们要学会自我减负!让自己更淡定一些,更接纳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