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太平或还能苟安时候,所谓男子者俨然地教贞顺,说幽娴,“内言不出于阔”,“男女授受不亲”。好!都听你,外事就拜托足下罢。但是天下弄得鼎沸,暴力袭来了,足下将何以见教呢?曰:做烈妇呀!
宋以来,对付妇女的方法,只有这一个,直到现在,还是这一个。
-1-
最近“丁老师”的课让大家讨论很激烈。凡是持反对意见的文章,下面几乎都可以看见直男癌的回复:“教女孩子自尊自爱不对吗?”“一看你这样的就不是处”......原谅我被这些言论刺激得太狠,今天才来炒冷饭。
不知道为什么,一说女德,就一定要提所谓的“贞操”、’“从一而终”、“丑妇家中宝”。难道女人的德行只能与性忠贞绑在一起,所有为了自己美好的打扮都是为了取悦男人?(谁给了男人那么大的脸?)
-2-
传统女德中最为广为人知也是最招诟病的就是“三从四德”了。
可实际上,“三从”之说出于《仪礼·丧服·子夏传》,讲的是旧时女子所遵从的丧服制度。所以说,“女德专家”们要讲“三从”,就得让今天的男人们效仿古时的“守孝”啊。
那么“四德”又是哪四德呢?《周礼·天官·九嫔》曰:“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要求女子品德高尚、谈吐有内涵、穿著打扮整洁体面,并且有拿得出手的手艺。这些要求与什么不对吗?现在的好姑娘不都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吗?品德高尚概念太过广泛,这里不予讨论。姑娘们努力充实自己,增长见识,谈吐风趣幽默而不低俗;化精致的妆,穿漂亮的衣服;在工作中努力向上,刻苦拼搏。这完全是高标准的“德容言功”俱全的“四德”女人啊。
古语曰:“女慕贞洁 男效才良”。这是一个互文相补句好么?就像“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样。“贞”的意思是正,“洁”就是干净,“才”是才智,“良”指良心、德行。这句话其实是说不论男女,都应当追求内心方正、正直,外表干净整洁,有能力,而且有良心。把这句话分开理解的人,意思是男人就可以不正直,就可以外表邋遢?
-3-
札中不娶处子一语,殊得老子不为天下先之戒。以为非处子则不贞耶?不知豫让遇知伯,便成烈士;文君嫁相如,便矢白头。责报于人,先自问施之者如何耳。以为非处子则不洁耶?不知八珍具而厨者先尝,大厦成而匠人先住。嫠也何害,洵知言者。
好几年前了吧,看了一本宣传为什么才女的书,讲诗词还是讲名妓的也记不清了。只记得写到龚鼎孳的时候,说大家骂他求荣怕死。他回复“我原欲死,奈小妾不从何”。那才女作者说,尚且不论这话中表达的感情真假,单单是这份在大众面前表示对女性重视的勇气就可嘉;但历史上另一句奈何就让人觉得很凄凉。“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作者说这是霸王在暗示虞姬,我死以后,你若是落到了别人手里,就是给我脸上抹黑呀。
她说霸王是因为贞操观逼死了虞姬!(我大新疆人要说句家乡话:阿郎死给)
想想历史,从宋起,男人们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对付女人上,关于贞烈更是形成了规整的理论体系。什么贞女、烈女,贞妇、烈妇、节妇,义妇、义妾、义姑等等。
节烈的档次也有高下之分,丈夫死了,其一,从夫地下为“烈”,次则冰霜事姑翁为“节”,三则恒人事也。
“烈”比“节”更值得颂扬。“烈妇”又有高下之分:其一,丈夫死随之殉烈:其二,丈夫不肖,妻殉死节烈;其三,丈夫未死妇先殉烈。
在改朝换代之际,很多官员明知国破不远,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怎么同心抗敌,而是在家中教育自己的女眷。礼义廉耻,贞操气节,说的是大义凛然、唾液横飞。而那些傻女人们真的就为了男人所谓的他们的名誉,殉了。而那些侃侃而谈的男人们却在殉节时认了怂,貌似满含血泪,身不由己,实际上不也是舍不得死么?
越是经济繁荣,国势强盛的时代贞操观念越是淡薄。唐代是封建社会国势最强的朝代,也是女性穿着裸露面积最大的一个朝代。宋是礼教兴盛的朝代,却一直积贫积弱。
-4-
要风化好,是在解放人性,普及教育,尤其是性教育,这正是教育者所当为之事,“收起来”却是管牢监的禁卒哥哥的专门。
现在时常还能听到这样的言论:“那个女孩子打扮的那么漂亮,肯定是为了勾引男人”;“为什么就她被性侵哪?肯定是她骚浪贱”……
修了长城,也没有挡住胡人的铁蹄啊;清朝闭关锁国,人家还是欺负到头上来了啊。所以归根结底,社会风气不改良,“收起来”是然并卵啊。
既然你要说贞操,那咱们就好好聊。
抛开中间断章取义的误读,“女慕贞洁,男效才良”,要求我做到,你也得做到。做人不能双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