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跟几个朋友带孩子出去玩,吃KFC,去游乐场,看电影。他们玩的不亦乐乎,我们是精疲力尽,真是佩服小孩子旺盛的精力,分手的时候还都舍不得走。
昨天看的电影是《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是二尧看得最认真的一次,没跑来跑去,也没中途吵着要回家,看来是真喜欢的这部电影。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头爸爸发火的样子,他的影子一下子就变成了魔鬼的模样,大头儿子害怕地缩到墙边,我们都可以想象出小头爸爸声嘶力竭、面目狰狞的样子。我们几个妈妈都同时感慨,原来我们发火时在孩子眼里是这样的。朋友还忍不住搂住四岁的儿子愧疚地说:“妈妈平时发火是不是这个样子的?你怕不怕?”她儿子轻轻地点了下头,朋友说:“对不起,妈妈以后一定不对你发火了。”我在想,这样的温馨画面会保持多久。
我一直记得哥哥刚上小学的那几年,自己对他的恨铁不成钢和打骂,就如一根刺扎在心底,一想到就会无比自责,觉得自己根本就不是个好妈妈。可一遇到讲三四遍还不懂的时候,就又忍不住发火,过后又后悔。直到看过尹建莉老师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人都是不完美的,都在不断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犯错的时候,要学会原谅接纳自己。这时我才释怀些,心情也轻松了许多。还有维尼老师的《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整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四个字“顺其自然”,对孩子的一切行为,要用爱和包容的心态,不能夸大行为后果。我们喜欢因为孩子的一次犯错和失败,就想到对他一生的影响。父母小时候就常这样批评我们,“这都做不好,以后能成什么大事”,“考试就考这么点,长大准备讨饭啊”,从小就伴随着这些打击长大。
想想怀孕时,盼望他们的出生,此时你问准妈妈,你对孩子的期望是什么?她们大都会说:只要健康就好!呱呱落地后我们希望给他所有的爱和赞美,只要他开心就好。直到上幼儿园我们希望他在班里是最聪明可爱的,上学后,我们的期望如法码般,不停的往上加。人心的贪婪与虚荣让我们越走越焦虑,越来越恐慌。这时的我们也不自觉把生活的压力、不如意、负面情绪发泄在他们身上,与我们相比,他们永远是弱小的一方,无力反抗,之后呢?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又会让我们焦头烂额。
我时常反思自己,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错在哪?而不是他错在哪。放下为人父母的那种傲慢,与孩子平等交流,拥有一颗同理心,亲子关系应该都不会太差。这个慢慢学习和改变的过程,也不是一触而就,是漫长的。虽然我们都不完美,但是看到你们善良、诚实、能与我们无话不说,对于我们即是莫大的欣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要我们的眼光看远一些,就不会不纠结于现在。愿我们在为人父母这条路上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