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这一章节主要强调“柔弱胜刚强”。
吃亏了就吃亏了,心里不挂碍鸟人鸟事,始终保持情绪平和,最终身体健康,就是占了大便宜。
1.牝(pìn)常以静胜牡(mǔ),以静为下
牝常以静胜牡:雌性常常依靠安静,通过柔软,乃至于通过发嗲,就可以胜过雄性。
两个人吵架,一个人显得很凶,一个人就是闭口不说话,或者推门而出;往往很凶的那个人,发了一顿脾气后,反而主动和不说话的去道歉了。
一方面自责,刚才实在太过分了;那种气人的话,太难听,伤害别人了。
另一方面完全猜不到对方想啥,下一步会怎么做,反而慌了,不说话的更有威仪。
以静为下:这是因为安静,甘于柔下的缘故,也就是“柔弱胜刚强”的道理。
2.大邦不过欲兼畜(chù)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大国不应该妄想过分控制小国;引申到生活当中来,力量强大,实力雄厚的人,不应该欺负看上去弱小的人,否则自己倒霉;兔子急了也咬人。
孙子:穷寇莫追。
讲得也是这个道理,不要把对方逼到绝路。
刘邦为什么起义?就是无路可走了。
秦始皇建筑骊(lí)山陵,征调大量劳役;法令规定途中有人跑掉,领队的人要以同样的罪受处罚,不但自己要被处刑,而且还会连累家里人;横竖都是死,干脆反了;结果这么一反,就是天翻地覆,改朝换代。
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小国不要企图依靠大国,也就是不应该谄媚上级,妄想通过拍马屁,得到好处。可是拍了多年马屁,自己劳心劳力,结果啥好处没捞着。也怨不得别人,都是你自愿的么;领导可没承诺你任何东西,愿意为我免费服务,愿意低声下气,那是你的事儿。
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两方面都应该各得所求,适可而止,最终获得共赢,你好我好大家好;尤其是大国更应该懂得谦下,因为这是主动可以做出的选择。
3.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
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大国对小国谦下,就可以取得小国信任。
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小国对大国忍让,久而久之,就可以获得大国的帮助。
当然,忍让就足够了,不需要去谄媚;谄媚没有好结果,有求于他,三天两头去说好话,上门拜访,反而不当你是一回事,被对方当软柿子捏起来也麻烦。
4.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故或下以取:或者大国对小国包容,心量广大,取得众多小国的信任,乃至于取得老百姓的信任。
周文王始终心怀天下,心心念念为百姓谋福利,最终取代商朝:
《史记·殷本纪》:帝辛设置了叫做炮烙(lào)的酷刑,后在姬(jī)昌的建议下将该刑废除。
姬昌为了废除炮烙之刑,向纣王表示愿意献上周国洛河西岸的一块土地,以此作为交换;纣王答应了西伯要求,废除了炮烙之刑,姬昌得到天下百姓的爱戴。
或下而取:或者小国对大国忍让,不斤斤计较,耿耿于怀,最终取得大国的帮助。
在这一章节里,主要提倡两个法门:一个忍让,一个包容;能够让我们避免很多麻烦事儿。
身为普通人,生活当中还是不要硬碰硬,不要认为凶一点,就能够让对方屈服,这完全是错觉。
应该始终以老子的“柔软胜刚强”为原则,才能够真正收获朋友,收获最终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