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喧嚣的世界,也许你正处于尔虞我诈的职场,也许你正在为功名利禄奔波忙碌,又或许你闲置着不知如何是好。那么请静下心来看完这篇文章,让它把你眼前烦恼的迷雾拨开,云散雪清,一切明明白白……
一、痛苦是伟大的开始
信——凡存在的必有价值
相信生命本来就是痛苦的,生命的痛苦来自生命本身是不圆满的。其次是来自环境的不圆满,如果你把自己的生命弄得非常的圆满,还是会遭受痛苦的,因为环境不能圆满。万物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解——痛苦是非实的、无偿的
痛苦只是一个历程,不是结局,它是随时空改变的。人生额度每一刻都是非常重要且值得去体验的,包括生命的痛苦。不仅要理解,而且还要把结解开。
行——以实践转化身心
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说,菩萨应具有五种基本的观法,叫做菩萨五观: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和慈观,常愿常瞻仰。
“真观”就是对事物要有一个真实的观照并且去实践它,对事物真实的观照使我们不会动乱/不会恼怒。
“清净观”就是用干净的心灵和眼睛来看世界。
“广大智慧观”就是对这个世界有一个广大的/有智慧的观点。用更超越的眼睛来看待自己所处的环境时,我们的心就会得到提升,所遭遇的便不会那么痛苦。
“悲观和慈观”合起来就是慈悲的观照。要常常想到所有生活在这世界上的人也常常处于这样的痛苦之中,那么我也一定要努力地解脱这种痛苦,贡献给这世界的众生。
“常愿长瞻仰”常常去瞻仰那些曾经超越过痛苦的人,看他们怎么做,然后去学习他们。
证——体验更深刻的生命
“深化”去深入体验每一个痛苦的意义。
“转化”革除内在的负面情绪(贪嗔痴慢疑)。
“净化”以绝对的心去看人生相对的价值,坚持一个绝对的品质来面对这个波动相对的人生。
二、无聊是解脱的起步(解开惑业苦三条绳子)
“起”——超越,走向圆满
相信除了我们居住的空间之外,另外还有空间。(空间是广大的)
相信人死了以后还有世界,也就是时间是无限的。(时间是无限的)
所谓超越,就是要知道这个月和上个月有什么不同,每一年都可以知道这一年和上一年在心性上有什么成长,这样才能使一个人不断走向圆满,并获得自由。
“承”——承担美好的价值
第一,要承担你眼前所遭遇到的一切。所有现在的果都是因为从前有那样的因,它都有必然性,而不是偶然发生的。第二,承担是要活在眼前,活在当下。
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把全副精神投入其中,活在现在,这就是承担。
“转”——逍遥任运过生活
首先是行为的转化,听听音乐或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其次是语言的转化,就是讲好的语言而不讲坏的语言。再者就是意念的转化,当我们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就用美好的、正面的、清净的态度来转化,用清净的意念或清净的眼睛来看世界。
“合”——和谐庄严的生活
释迦牟尼佛曾在佛经中讲到:“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从之受生。”也就是说,所有的男男女女都可能曾经是我的父母,要有这样的同体观念,因为从无始劫来这么长久的时空,我是经过无数次的投胎才活到现在,不知道有几亿个、几千万个父母,当我们生起同体心的时候,就可以跟这个世界处在一个好的,融入的关系中了。
《华严经》中记载着“一念遍满三千大千世界”、“每一毛孔中都有无量诸佛”、“每一毛孔中遍满无量劫”。
三、烦恼是智慧的源头
“我执”是烦恼之源
烦恼都是从“我”这种执着生起的,一个想要解决烦恼问题的人,第一个就要常常去打破这种自私,打破对“我执”的执着。
打破所知的障碍
在我们整个成长的环境,都在承受一种填塞式的教育,它会使我们对生命的价值产生所知的障碍,也就是说,从被填塞的见解里面生起的执着。
和——柔软心和平常心
和就是调和,把两种东西结合在一起,而产生的一个新的滋味,产生新的见解,转变成新的智慧。智慧就好像是老鹰在很高的地方飞翔,而要使老鹰在很高的地方飞翔,就要有柔软心和平常心去调和我们所遭遇的烦恼。
敬——心存敬意,不生歧见
所谓敬,就是对人事物及烦恼都心存敬意,由于众生平等,就不会生起分别的歧见,也就不会执着和攀缘。对于最卑贱的事物,如果我们怀着恭敬的心、尊敬的态度,那么我们不会再有烦恼,而会从烦恼转成智慧,并生起很好的平等心。
平等心有两个意思:一是一切法平等,一是一切众生平等。
一切法平等就是烦恼和智慧的法是平等的。一个东西可以生起我们的智慧,同时这个东西也可以生起我们的烦恼,这两件事同样有价值。
一切众生平等就是我们要看出,即使最卑微的众生,也是有佛性的,和我们都是一样平等的。
清——如实看见自己的心
清就是清净心,也就是菩提心的意思。其意为清净、坦诚而没有歪曲的心。
如实看见自己的心;用清净的观点看世界。
寂——止息外在的企图和追寻
寂,即为寂灭,要使烦恼寂灭和止息,也就是停止生命外在的企图和追寻,单纯过着平静、知足、最低欲望的生活,不要到处去寻找我们需要的灯,而是要自我们的内在点燃它。
四、无明是光明的窗子
启发我们智慧的人,不一定就是有智慧的人,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颗智慧的心,就可以体会到这样的智慧。所以真实的智慧不只是学习,它还来自更深的体验,如果我们自己不从内心发出一种学习的态度,那么就没有人可以启发我们了。
智者,一定有光明的品质;无明,智慧未被点燃的状态。每一个美好的时刻,就是一丝光明,用光明来照破无明。
闻——听闻别人的智慧
我们要常常去听闻别人的智慧,因为每一个人他的经验里总有许多不同的、特别的智慧。
一个人如果可以对抗不好的、黑暗的、恶劣的环境,说不定就可以在心里也长出如黑珍珠莲雾一般,更坚强、更甜美、更能够抗拒任何困厄的力量。恶劣的环境可以考验一棵植物,恶劣的环境当然也可以考验一个人。
去听那些内在的智慧,把每一个人都当成是我们的老师。“文殊遇缘则有师”,每一个姻缘都是我们的老师,有时候可以听看小孩子怎么说,因为他也可能开发我们。
思——深入无明并觉知无明
当我们生起了一个贪心的念头,就该知道,贪心和放下是同一个起源的。也就是说,当我们去寻找愚痴的时候,最后会找到智慧,因为愚痴和智慧在同一个源头,这个世界所产生的东西都在一个源头。如果没有一个黑暗的、无明的力量,那么我们永远无法体验到真实的光明。
修——实践菩萨的六度万行
关于修,经典里把它分为六部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也叫菩萨六度。我们可以把这六种方法做做看,看它会为我们的心性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慧——完全融入 喜悦之中
智慧是广大的自然流露。一个人的胸襟要广大,那么智慧就会自然流露。也可以说,让我们内在好的品质自然地流露出来,使身口意都处在清净的状态,那就是修行。
一个人要想具备光明的特质,就要有这五个美好的东西:真实、善良、美好、庄严、喜悦。
五、悲哀是慈悲的根苗
悲哀的原因有三:第一,在年轻时代人人都认为生命是可以追求完美的,而这世界上不完美的原因有二:一是我们看世界的眼光不完美;二是世界本来就不完美。第二,感受到了生命的有限与渺小。第三,感知到生命的缘起缘灭,我们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样的因缘,好的因缘不能久驻,人往往希望珍惜好的因缘,但是,很可能一分开就永远不再碰面了;其次,我们都希望坏的因缘不要再发生,但常常不能如愿。这是人生里的第三个悲哀。其实悲哀与慈悲只有一线之隔。
悲——有怀抱众生的悲情
“红尘里要有独处的心,在独处时要有红尘的怀抱。”
要有怀抱众生的悲情,认识到这世界是不圆满的,是随时在缘起缘灭、有限且渺小的,而众生和我一样必得经历这些。如何使悲哀转化为慈悲呢?佛教有《因果七重要道论》,一个人如何将自私的悲哀转为利他的慈悲。
1、确认一切有情皆如我的父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2、要专注于对父母的慈爱之上。
3、产生回报的意念。“一毛孔中有大千世界,一念遍满无量劫。”
4、去爱我们所认识的有缘与无缘的人。
5、去慈悲。
6、要有非凡的行为,因爱和慈悲而产生勇气。为了护卫众生,需要有勇气。
7、由于利他的意图而发起成佛的愿望。
智——观察与思维的能力
1、要思念伤害我的人是不由自主。
2、我现在所受的伤害并非偶然存在,而是一种果报。
3、报复就是在他的仇恨上加更多的仇恨。
4、一切的法都在变灭。
5、我的忍耐会加强我的道心,成就菩萨的庄严。
6、我曾立下誓愿为众生发慈悲心,当然也包含那个使我悲哀、流泪的人,所以我不应该愤怒。
行——慈悲喜舍的实践
在实践上有三个原则:尽可能保持快乐;保持幽默感;要有游戏的心。
愿——永远怀抱美好的愿望
一个人在悲哀时如果悲哀不能得到转化,使他陷于痛苦,要想使悲哀转化就是不要受第二支箭。打开屋内的灯照亮黑暗,黑暗与光明不是对立的,在同一个空间里,打开灯即是光明,没有开灯即是黑暗;悲哀与慈悲也是一样。因此人生里有悲哀是好的,它正是我们感受屋内的黑暗、寻找开关的机会。
六、迷失是觉悟的开关
看清人生的真相,它不一定会使我们快乐,所谓从迷失到觉悟就是使我们看清人生的真相。对于那些迷失心性的人,眼目鼻孔在别人手里。
戒——规矩单纯的生活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过规矩或单纯的生活,那么智慧的竹笋就会长得好;如果我们过着很乱的生活,那么就不可能生起智慧、生起定力。
定——稳定清净的生活
“探珠宜静浪,冻水取应难,定水澄清,心珠自现。”
“止观双运”就可以生起智慧,当一个人在心性上生起很大的定力时,那就好像大树的根,叫做定根。训练自己的定根,使我们可以远离散乱的生活,远离污染的生活。
慧——广大深刻的生活
一个人要检验自己的智慧,最简单的方法有二:一是现在的思想有没有比以前广大:二是现在的生活有没有比以前有更深刻的体验。这样就能够对治我们的感官的迷失。
觉——走向圆满的生活
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他是个愿意思考的人,一定都想过很多重要的问题,我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是这个世界为什么这么痛苦?我死了以后要往哪里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何在?我们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是为了什么?
首先一个人到这个世界是来学习的,希望提升自己的灵性,过更好的生活,将来到更好的地方去。我们之所以要有所觉,除了使自己过灵性的生活外,也要使这个世界成为好的世界,成为人人都过的灵性生活的世界。觉悟是从每一个此刻产生一种清楚、明白的态度 ,通过体会,了解自己的心,且希望随时保持觉醒的观照。
走向觉悟的生活,有三种东西永远不可以失去:寻回生命的主体心、打破分别的执着、展开生命的境界。
整理这篇文章,我更多的是在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为什么我会不由自主的生气、烦躁。有句话这样说:生气就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希望通过这篇诺长的文章,可以平息你的烦恼。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