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点着迷马伯庸的书,前几天又读完一本他的新作——《食南之徒》。说实话,买它的时候纯属为了凑单,因为只看标题,以为是单纯地写某个吃货,或是乡土美食的书,没想到啊没想到,读完却后劲十足。脑子里不仅满载着关于岭南的各种美食,更不断浮现出书中那个精灵又可怜的甘蔗小妹,还有看似愚蠢,实则拥有隐藏属性的美食家和战略家唐蒙。
不同于之前读过的马伯庸的书,这本书更偏“写实”,可以算本推理类的小说了。
故事取材于《史记》里《西南夷列传》。这段记载中有关于背景年代(西汉时期,藩属国南越),主人公职务(番阳令),人物特质(好美食,善谋略),故事走向(最终被灭国/收复),故事引线(一种叫做枸酱的食材),甚至连行经蜀地水路都在故事里得见。换句话说,马伯庸用二十三万字还原了这段历史,向读者展示前后跨越几十年的西汉一统南夷的过程。但,最为神奇的是,在书中,这一切的开始和故事走向,竟是缘于吃货对美食的热爱。主人公历经重重考验,抽丝剥茧地循迹而行,终将对“食物”的热爱升华为对普通人的关爱,对真相,对承诺,对坚守,对救赎,在这小说中都一一完成。尤其是最近关于湾湾回家的话题很热,其实在本书中,也能对此中那份浓浓的思乡之情有所映射。
《食南之徒》,这个书名,从自我浅显的理解来看,有如下寓意:“……之徒”,意指“……的人”,所以,简单解释为“食遍南方美食的人”。但,假如只把这本书看作表面字义的话,真的肤浅了。
开篇场景足够滑稽。大敌当前,血雨腥风的战场上,一个数年只做到县丞的胖子唐蒙正当着士兵的面烤兔肉,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描写他的神态动作,同时,又通过身旁的士兵和他的上司尉史的眼睛进行关于主人公的人物侧写让读者生笑。一边笑此人如此不着调,另一边笑此人的心态如此之好。
这个唐蒙是个不折不扣的美食家。从食材到做法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别人上阵带枪带棒,他身上装的却是胡椒粉和无烟炭;别人出营进山是去探查地形,他则是上树捉蛇,只为一饱口腹之欲;更奇怪的是,进入仕途,别人都是为了越爬越高,而他则想尽办法能待在原地就好。他的从官之道——无功无过,有时候,“过”比“功”还重要。
【以上这一小段也像小钩子似的时刻挂着我的阅读兴趣。(竟然脑中响起那首BGM:在小小的花园里边挖呀挖呀挖……)】
就是这样一个不愿升官、不愿发财,不愿被注意到的,只是爱吃的芝麻小官,却阴差阳错地因为发现南越俘虏身上的一种对保鲜有极度苛刻要求的仙草膏而击破对方的谎言。这一来可不得了,金子发光了!于是,他被迫被中大夫看重,极不情愿地与其同往南越国。这一去,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因为他们背负的是皇帝下发的旨令——面对面解决已有称帝之心的南越国,让对方甘心再次俯首称臣。
中大夫庄助是抱着一死的心态接下这个任务的,然而,唐蒙不是,他只想苟活而已。但是,跑也跑不掉,逃又逃不脱,这个大胖子真是郁闷透顶,只在去往岭南的船上他就已吃尽苦头。
后来呢?因为情节较长,我借助回忆简单记录下:
南越国当然没人欢迎他们的到来,虽然多年来西汉和南越看似君臣身份,其实早已名存实亡。岭南一地山高水远,地势易守难攻,且老国主已过世多年,朝中现任掌事王如同傀儡被两大势力裹挟,百姓也在有心之人的恶意散播下对大汉朝的使臣满怀恶意。可谓处处受阻。但就在这样进退两难的境地,一线生机竟因唐蒙的嘴馋找到切入点。跟着这样一个小线头,从探寻美食,形势开始发生转机。当然,书中情节起落不断,高潮迭起,看得人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实在是好不热闹。
最终,历经生死考验,唐蒙只身解困,利用美食留下的痕迹,抽丝剥茧揭开蒙蔽前朝的大阴谋,还甘蔗一家清白,还超额完成当家皇帝交代的任务,可谓功德圆满。但是,马伯庸笔下的故事还会给人惊喜,明明已然清晰的形势竟然是个局中局!关于最后的破局,是唐蒙铭记承诺,在二十二年后完成的。真是令人敬佩。而我,宁愿相信真有世人如此。
小小的甘蔗永远躺在南越的泥土中,但她曾为唐蒙带来的那束光却真的照亮了那人的一生。为美食倾尽全力的唐蒙始终相信,人是会说谎的,但是美食绝不会。因为那份纯粹是无法掩盖的。
特别推荐你也来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