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出门听到一个消息,隔壁新修的小区楼下7个门面被一个人花500万买了。在这小县城500万可不是个小数目,别人一口气就买了一排门面,这人到底是干嘛的,这么豪气?
后来了解到,这个人是个网红,专门直播抓黄鳝,我们暂且称呼他为A。A的父亲是职业的鳝鱼捕手,A从小就跟着父亲摸鱼抓黄鳝,一家人以卖黄鳝为生。长大后的A在通信公司上班,工作稳定,A在无意间刷到钓黄鳝的视频,觉得自己也可以做,于是抱着玩玩的心态去拍视频。没想到第一次发的钓黄鳝视频就有上千的播放量,并且有人私信找他买钓黄鳝的钩子。之后随着看他视频人数的增加,找他买钩子的人也越来越多,订单量也越来越大,A就辞职专门做视频做直播,到现在已经是百万粉丝的博主了。
在流量时代,流量=金钱,所以百万粉丝的A能轻轻松松买一排门面啊。
网红这个词现在听着多少有点戏谑的味道,网红最开始是从欧美流行起来的,最早开始产业化也是欧美。
“网红”在我国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BBS时代,那个时候,都是在天涯论坛、新浪BBS、猫扑等平台上互动发言,孕育了不少现在的头部网红。
到了后面,网络文学开始崛起,各种网络小说漫步于网络世界,有些作品成为了IP,被拍成电影,走向了内容创作的商业化道路。
2003年那会儿,博客比较流行,第二代网红开始崭露头角,推手团队,水军等开启了粉丝营销的大门。
到了2009年,移动互联网再次催化了网红的发展,这个时候,开始有了微博、微信等平台,开始有不少的段子手、电商模特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随着4G的普及,网红开始进入音频、视频为王的时代,比如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游戏直播。
到了2016年,我国的网红产业也开始走向产业化的道路,比如2016年3月“第一网红”papi酱拿到联合投资1200万元人民币,被估值1.2亿。
到如今,各种类型的网红批量产出,与早期网红的“单枪匹马”各自任性发挥,产业链不完善不同,现在大多数网红都有自己的团队专业化的运营,签署了公司,也就是MCN机构(多频道网络),形成了网红经济产业链,而头部MCN机构就成了流量的护城河,吸引了大规模的资本流入。
可以说中国的人口基数在网红这件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只要稍微有点名气的网红,粉丝数量都多到吓人,甚至比一些明星都多。网红有这么多粉丝一方面是投其所好,大多网红只专攻一个方面,比如游戏主播只玩游戏,就很容易吸引大批的死忠粉,二是网红大多出身草根,很接地气,再加上直播平台的性质,更容易与粉丝互动,容易拉近与粉丝的距离。
网红的产生不是偶然,而是一种时代必然的结果。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许多老年人也可以通过看短视频打发时间,还有像现在的年轻人,平时工作繁忙压力大,没有办法抽出时间来看书阅读,可以看看直播视频娱乐缓解压力。
2020年中国最赚钱的网红排名中,薇娅以386亿元排名第一,李佳琦以252亿排名第二。网红的带货能力有多强呢,上市公司金字火腿将广告打到了李佳琦的直播间,麻辣香肠5分钟销售额突破300万元,一场5分钟的直播广告,第二天竟然直接让上市公司股票涨停了。
头部网红年收入比一大半上市公司的年净利润都要高,各类主播高薪高收入的新闻层出不穷,就好像一勺勺冷水泼进了热油锅里,弄得滚油四溅,而且全都溅到了人的心口上。不禁让人感慨,自己 的生活是在苟且,别人那里才是光彩照人的诗和田野。
之前看见过一个采访,面对“长大后你想做什么”的问题,一位三年级的女生回答道“我未来的理想是当网红”,这个回答让家长瞠目结舌。显然,现在网红这一流行现象不仅和互联网经济挂钩,还影响着许多青少年,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那么对于社会而言,这项新产业的崛起利弊有哪些呢?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人都可以成为网红,相比于其他行业,网红的门槛较低,促进了一部分人的就业。再者网红经济也拉动了经济增长,带动了生产厂家的生产积极性和了商家的销售积极性,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网红中的正面人物也能向社会传递积极的正能量。
很多时候大众只看到了网红光鲜亮丽的一面,甚至很多学生认为自己不用认真学习,将来随便拍拍视频搞搞直播就可以身价百万走向人生巅峰,何必费神的去考大学?而这恰恰是网红经济崛起的弊端,人们只看到金字塔顶层的那几个人,却不知道底部早已经“尸横累累”,没有名气的从业者连房租都交不起。即便是站在这个行业顶层的人,也远不如大家想象中那么轻松惬意。
其实任何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生态圈,赚钱的永远是头部的顶流,我们也不用过分眼红他们赚那么多钱,毕竟能赚大钱的人除了自身能力和才华还有运气的加持,我们普通人尽力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