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说,自己快抑郁了。
毕业后,她按照父母意愿在医院当了3年行政,每天像行尸走肉一般,实在不开心。好不容易下定决心,独自找工作,父母死不同意,觉得体制内工作无可挑剔。
她说,真是怪了,整天说为我好,但没人问我一句:这工作,我喜不喜欢?我过得开不开心?
为什么有些父母说爱你,却在你颓废痛苦时,比外人还要落井下石呢?为什么他们不会拥抱你,对你说:没关系,你还有机会呢?
武志红的解释很犀利:
父母总喜欢夸“别人家孩子”,而不愿夸自己家孩子。这会给自己孩子这种感觉:你必须全能,否则“别人家孩子”总有比你强的地方。
这很可能是,父母将“我必须完美”的婴儿式渴望投射到孩子身上,变成“你必须完美”。他们的目的,是想把孩子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父母也是人,对孩子有所期待本无可厚非,但当这种期待完全凌驾于爱孩子之上,这种爱,变成了一种病。
因此,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谎言之一。
更可怕的是,在“假爱”之下长大的人,一般很难自信。
如果一个人总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定义,就会相信他们的评价更真实。通过别人的观点来认识自我,只能使对自我的认识更加模糊。
结果就是:不再信任自己,潜意识里全是 “我不行,我不行,我不行”。
这,很可能是一个人不自信的根源。
其实,当一个人意识到父母的爱可能有问题时,很可能意味着你的自我真正开始觉醒。
你开始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罗杰斯给出的答案是: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是可以肆意谈论自己喜欢的男(女)孩,而不担心被评判。
是可以淡然说出自己被欺负被排挤,不担心反被质疑自己不会处理人际关系。
是不想要的,可以拒绝。想要的,可以坚持。
是可以痛哭,可以颓废,可以愤怒,可以失败。
是在你面前,我,可以做我自己。这才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