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一个医院患者满意度调查的兼职活动,一天下来,正如负责的组长所说“你要是能把你的关注都放在兼职上你任务就不会完成的最少了,不是让你来医院一日游的!”除了兼职的工作,我感慨颇多。
慢性子的爷爷和急脾气的婆婆
这是在心血管内科遇到的一对夫妻。爷爷是一位退休的教师,对我们的到来很配合,积极地拿出老花镜帮我们答题,婆婆在一旁絮絮叨叨“一会儿你还要去做一个肾脏的B超,你还有一个检查单没拿······”爷爷抬抬头,老花镜架在鼻梁下方,眼睛依然看着我们的问卷,慢悠悠的回答“你急啥子嘛,马上就结束了”,手指颤巍巍的点着iPad的屏幕。婆婆依旧抱怨着,爷爷依然悠闲地答题,只是婆婆手中的纸巾轻轻擦掉了爷爷嘴边的口水。
拒绝我们的小伙儿
神经外科的病房气氛很压抑,各个病房均可见头缠纱布的患者,吊瓶、氧气、跳动着数据的显示屏,人情味似乎淡了不少。老人的病床是在靠窗的最里面,乳白色的液体顺着输液管一滴一滴的流进老人身体,整个后脑勺缠满了纱布,鼻中插着的氧气管又增添了几分狰狞,老人睁着的眼空洞无神,直直的盯着天花板。坐在床边的是老人的儿子,从我们进入病房就维持着一个姿势,双手一上一下包住老人未输液的那只手,眼睛注视着老人,就如她能看到一般。我们走近,小伙子毅然的拒绝了我们,理由是他要牢牢抓住妈妈的手,哪怕只是三五分钟也不想放开。虽然两人没有眼神的交流,此刻他们的心应该是相同的吧。窗外阳光正好,辐散出的光晕将两人的身影模糊。
一手打游戏一手抽血的男孩
神经外科的男孩在周围满是成年人的病房中有些格格不入,我进去的时候刚好赶上护士来抽血,我站在旁边目睹了整个过程。男孩左手在玩手机游戏,对着手机屏幕点来点去,右胳膊的袖子已经卷管了手肘,入针出血拔针,男孩左手的游戏依然未停。几分钟后,男孩转了转头,对妈妈说了声“棉签可以丢了”。男孩也就八九岁的样子,整个过程乖巧的让人心疼,作为一个儿科专业的医学生,我不知道当我走上临床的时候再遇到同样的孩子会不会再一次被触动。
“医院的饭好不好吃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她做的饭好吃”
问卷中有一个问题是“您对医院的膳食满意吗?”一个爷爷看到这个问题后问我“我来医院十几天了一顿医院的饭都没吃过,这个问题怎么回答?”我呆住了,爷爷的身边一个照顾的人也没有。或许是看出来我的异样,爷爷笑眯眯的解释到“她啊,她回家去给我做饭了,医院的饭好不好吃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她做的饭好吃,都吃了是几十年了”,言语中藏不住的幸福。人生的幸福大概也就如此吧。
在医院的一天,屋外是来来去去的医生、家属,匆匆忙忙的脚步;屋内是阳光笼罩下的安宁,患难中依旧闪烁着的真情,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份目光一句漫不经心的称赞,平常小事依旧让人感动。
(第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