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见过所在的城市凌晨四点的样子,也曾搭乘最后一班地铁回家。然而,这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你累得像条狗,感觉身体被掏空,然而却并没有什么卵用。也许你每天忙碌又疲惫,却依然只是一名“低品质勤奋者”。你这么一复一日地努力,无非想结果更好一些,离成功更近一点,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时间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不舍昼夜地消逝。不经意间小半年过去了,接着一年又没了,直到你盘点收获时,才尴尬地发现以下事实:
1、之前计划好的雅思没有准备好,只得弃考或者硬着头皮裸考,导致无法出国;
2、一直想提高的演讲和写作技能也没大长进,所以那次难得的公众表达机会就这么白白溜走;
3、甚至你一直期待的“减肥成功后,自信满满地向女神大胆表白”这样的美好画面也没有出现,原因想必大家都了解。
这所有的一切,都与你制定目标时的雄心壮志相去甚远,压迫着你的神经,以至于你会显得忿忿不平:我投入了这么多时间,却没有收到预期的回报,实在是不公平!事实上,其实,时间不公平”才是最大的不公平。进一步解释,时间甚至是绝无仅有跨越国籍限制、打破阶级边界、罔顾古今之别的神奇资源,它被无差别地分配到了每一个人手中。而具体到用相同的时间资源产生大不同的结果,原因也是有的,即每个人对时间的感知能力和利用效率不同。
因为,优秀的思维能力更是一种策略利好,它会对你的实践起到“思维工具性质”的帮助。如果拿一辆法拉利跑车为例,如果一名老司机想要真正发挥其威力,那除了“跑车足够新、司机足够老”之外,还有一点不可或缺——油箱里必须有足够的油。
我质疑的从来不是“勤奋有没有用”,而是认为“表演勤奋”的这种行为没有价值,这种看似勤奋的行为实质上是一个人“思维懒惰”的保护色。用一句流传甚广的话来概括:这根本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表面上你很勤奋,实际上却刻意回避了真正困难却更有价值的部分——而这种“思维懒惰”的行为最终会导致你成为了文章开头中所提及的“低品质勤奋者”。
一旦你选择了“思维懒惰”,也就选择了做一名“低品质勤奋者”,同时也就选择了低价值的行为和由此而来的低价值结果。以上行为的价值有高有低,但毫无例外,你很有可能就选择了价值更低的那种。一个人的“思维懒惰”所带来的“低认知水平”才是“低品质勤奋者”产生的原因。不过依然困扰着我的是:费这么大劲,苦也没少吃,福却没多享,从经济学角度看,“低品质勤奋者”的勤奋行为性价比极低,完全不具备投资价值,那为什么包括自己在内的这么多人还乐此不疲地投入其中?也许王兴都说没错: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而愿意去做任何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