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闺蜜,我们自打14岁那年相识,在哪个懵懂青涩的少女时代,那时候的我很不爱说话,很孤独,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有一天上学的路上,她操着一口标准的京腔主动和我打招呼,原来她是我的同班同学。我们最多相处的时间就是20分钟上下学路上,那时候感觉她大大咧咧,思维很活跃。一头短发,轮廓分明的脸上线条有点硬,高鼻子大眼睛,我们谈论双方家里的猫,谈论班上那些个学霸。就这样我们一起度过了5年的中学时光。
高中毕业以后,她复读一年,最后进了她并不喜欢的机械学院,我则在同一个城市另一所财经大学就读。都不是理想中的大学,都有一种志得不满的落魄感。一起经常走动,记得有一次我还在她们大学宿舍混了一晚上。那时我有一个若即若离的男友,经常搞不懂爱情是什么回事,自己一天到晚神神叨叨,患得患失。她却总是混在女同学堆里,总是一副没心没肺,无忧无虑的样子。
90年大学毕业以后,我很无奈的被安排进了一家人间地狱般的破破烂烂的化工厂,她也被分配进了当时很有名气的国企水轮机厂,我觉得她的工作还不错,有一天她却跑上门来向我借了200元路费,和家里人不辞而别南下山东闯世界了。那时候几乎还没有大学生辞职呢。
2年以后,她回来了,第一件事就是还钱并请我吃夜市。我记得她请我吃遍了所有摊位,直到我们肚子里已经开始反胃。不知道她这几年都经历了什么,看她这吃相一定也吃了不少苦头。
之后的几年,她开始正式启动注定折腾一生的自雇生涯,先后给几个中外合资的小民营企业打工,最后干脆自己开了一个小网吧,每天守在简陋的店铺里,数着毛票过日子。几年后,搞大了,一连在电脑城开了几个铺面,并把自己的姐姐妹妹也带进来做生意,房子买了几套,结婚,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孩子二岁那年和老公和平分手,原因很直接也很震撼,对和男人一起生活没有兴趣,也没有信心。因为只有女人更懂女人。
然而这个原因她也是事情过去多年以后才告诉我,毕竟90年代这可是惊世骇俗的举动。
随着电脑零售业务的萎缩,她激流勇退。把所有的积蓄全砸在开鱼火锅上,铺面搞得很大,明显感觉她亚历山大,那时她对餐饮一窍不通。坚持了两年,赶上国家打击公款吃喝,终于关门大吉。被搭进去一套房子,那年我回国去拜访她,我见她捉襟见肘,还大方的发给她压岁钱过年。
接着她开始又小打小闹,在自己住的社区里开超市,超市不行又开麻将馆。
1年前,这姐们又在微信群里告知我,麻将馆盘出去了,又租了一门面,搞什么自己秘方的牛肚米线,小小一家店面,被她搞得竟然像是怪人史努比的老巢,这也是她的风格吧。
不料这一次她似乎成功了,生意火爆,饭点经常排队等。听说最近又添了新品,煎饼果子。
我问她:这么大众化的中式简易快餐,不怕被别人copy吗?她说:随他去,市场这么大,谁爱谁了。
她就是她,特立独行,从来不纠结。干脆而果断。她的个性中有极强的反脆弱的力量。几次断言她已断臂折翼不想又很快东山再起。在残酷的市场上屡败屡战的她却也是一个对女儿充满柔情和骄傲感的母亲,一个对父母悲悯关怀的好女儿。
期待她这次风生水起,生意兴隆,同时收获爱情。
人生苦短,且行且珍惜。